国学宝典
富强富国热爱祖国,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当前位置: 汉程网> 国学> 袁氏世范> 世范卷上 睦亲·父母爱子不可偏

《袁氏世范》·世范卷上 睦亲·父母爱子不可偏

宋朝 袁氏世范 袁采 著

「原文」人之兄弟不和而至于破家者,或由于父母憎爱之偏,衣服饮食,言语动静,必厚于所爱而薄于所憎。见爱者意气日横,见憎者心不能平。

  积久之后,遂成深仇。所谓爱之,适所以害之也。苟父母均其所爱,兄弟自相和睦,可以两全,岂不甚善!

  「译述」对于人来说,兄弟不和睦导致家庭破坏的原因有的是因为父母对孩子们的偏爱造成的。衣服饮食言语行动必然表现出对于所偏爱的人极为丰厚、和颜悦色,而对于所憎恶的人极为寡薄冷淡。被厚爱的孩子日益变得意气骄横,被憎恶的孩子心中日益不能平衡,积累久长之后,逐渐结成深仇。所谓的爱,正是害了他们,倘若父母把自己的爱平均地分给每一个孩子,兄弟可以自相和睦,这种两全齐美的作法,难道不是很好的吗?

  「评析」父母应当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子女,不能有所偏爱。否则,被偏爱的孩子,以为接受别人多余的爱是理所当然的,而对于不被偏爱的孩子来说,心中愤愤不平,甚至使孩子的心理发展不健全,造成某种心理疾病。曹操是三国时期有名的大政治家,大军事家,甚至也是一位大诗人,在用人上注重“唯才是举”的原则。然而,在对待儿子们这个问题上,做得极不民主。拿曹丕和曹植来说,他喜欢曹植,曹植的气质更象一个诗人,他“骨气奇高,辞采华茂”,对曹植的偏爱,无形中给有点儿政治头脑的曹丕以极大的压力与不平。就是因为父亲的态度导致了二人的不和,直至最后曹丕登上君主之位以后,大肆迫害曹植及其党羽,杀戮兄弟。曹植几次在诗中谈到这种迫害:《野田黄雀行》这样写道:“少年见雀悲,罗家得雀喜。”“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明显地是在影射曹丕对他的残酷迫害。更有一首被周恩来用来比喻“皖南事变”的诗,几乎是脍炙人口,家喻户晓:“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曹植被迫害至死。  宝玉挨打,有时就是由于父母对孩子偏爱不均,造成兄弟不和所导致的。贾环与宝玉同出于一个父亲,只是由于贾环乃妾赵姨娘所生,生性又恶劣,不讨人喜欢。宝玉是贾府上下的命根子,又生得眉清目秀,众人对待他自是极为偏爱。在这样的情形之下,不仅贾环自觉不平,连母亲赵姨娘的肺都要气炸了,然而,气归气,这毕竟是无可奈何之事。

四库全书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