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宝典
富强富国热爱祖国,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当前位置: 汉程网> 国学> 魏书> 游肇传

《魏书》·游肇传

北齐 魏书 魏收 著

游肇,字伯始,高祖赐予的名字。游肇幼年为中书学生,博通经史以及《苍》、《雅》、《林》的学说。高祖初年,任内秘书侍御中散。司州初建,任都官从事,转任通直郎、秘阁令,迁任散骑侍郎、典命中大夫。皇帝车驾南伐,游肇上表劝阻,高祖没有接受其意见。不久迁任太子中庶子。

  游肇谦虚朴素、敦厚笃重、温文尔雅。因为他的父亲年老,请求解官服侍。高祖想让他带禄奉养,于是令他出任本州南安王元桢镇北府长史,带领魏郡太守。南安王死后,又为高阳王元雍镇北府长史,太守官职仍旧。为政清简,加以匡赞朝廷,历辅二王,很有政绩。数年之后,因为居父丧被解除官职。

  景明末年,朝廷征召他为廷尉少卿,坚决推辞,于是授他为黄门侍郎。迁任散骑常侍,黄门侍郎仍旧。兼任侍中,任畿内大使,升善贬恶,赏罚分明。转任太府卿,迁任尉卿,兼任御史中尉,黄门侍郎官职仍旧。游肇是位儒者,动存名教,直纠所举,无不是伤风败俗的事情。他持法宽仁公平,断察狱讼务求矜悯仁恕。尚书令高肇,魏世宗的舅舅,声势之大,文武百官都十分忌怕,因游肇名字与自己相同,想让他改掉。游肇以自己的名字是高祖所赐,坚决不改,高肇耿耿于怀。魏世宗听说,称赞游肇的刚正耿直。

  卢昶在朐山,游肇上疏说:“朐山是弹丸之地,远在偏僻的海边,其地形非湖即山,老百姓连居住的地方都没有,对我们不是急需之地,对于敌人来说却是有利的地方。有利,所以必然会为他而拼死争夺;非急,故不得已而战。以不得已之众打击拼命之师,臣担心会耽延岁月,所费很多。假令必得朐山,徒致交争,最终还是难以全守,这正是所谓无益之田也。臣知敌人屡屡以宿豫请求交换朐山,臣愚蠢地认为这可以答应。朐山长久以来,危弊迭出,应该速速考虑对策。如果交换了,宿豫便不征自伏。握有这块无用之地,恢复旧有河山,兵事即刻而解,利益很大。”魏世宗准备这样做,不久卢昶就失败了。

  迁任侍中。萧衍军主徐玄明斩杀其青、冀二州刺史张稷的脑袋,以郁洲内附朝廷,朝中商议派兵赴援。游肇表奏说:“徐玄明表达了款诚之意,虽然说应去增援拯救,然而此事有利也有害,或怕举而功多,或许因小而生祸患,可能出现的情况还说不定。现今六里、朐山,地域接海,陂塘湖泊低下潮湿,人不可居。郁洲又在海中,正是所谓虽获石田,终无所用。如果不得到连口,六里虽然克平,尚且不可据守,何况想要连兵,而去争夺并不重要的地方。况且六里对于敌人来说至为重要,离此又很遥远。如用赴远之兵,攻打逼近之敌,其势力自然悬殊,不能克敌制胜。灾害之年,百姓饥寒交迫,饿死的也不在少数。怎么能在应该停息争斗的时候,兴起干戈之役呢?这样的话,军粮资运,无处取给。为臣只见其损,不见其益。而且新附之民,刚承皇魏教化,特别需要安宁慰贴,不应劳役他们。劳则怨生,怨生则会想到叛乱,叛乱则国家不安定,不安是则必会动乱。如果是这样,则战事难以平息。事情轻重,不可小视。应该损彼小利,不使国家受到大的损害。”魏世宗又不接受意见。

  大将军高肇征伐蜀地,游肇谏奏说:“臣听说:远方的人不服统治,我们便修整文德以吸引他们。兵者凶器,不得已而后用。当今虽说是天下治平,但讨论征战则不可。为什么呢?太行山东、关右,伤残没有恢复,连年水旱,百姓空虚,宜在安静,不应劳役。然而往年开拓疆域,都因城主归降,所以有征无战。而今据城而降的,虽假官号,但真假难分,也许有怨于彼,不可全信。而且蜀地险隘,自古有此说法,镇戍安泰,更无他图,我们哪能凭着传闻,便动用大军。行动开始不谨慎,后悔都会来不及!征讨蜀地计策,愿等以后再议。”魏世宗又不接纳。

四库全书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