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宝典
当前位置:汉程网 >国学 >东观汉记校注 >補 遺 〔 一 〕

《东观汉记校注》·補 遺 〔 一 〕

东汉 东观汉记校注 吴树平校注 著

凡歷所革,〔二〕以變律呂,相生至六十也。〔三〕文選卷五六陸倕新刻漏銘李善注

  前漢志但載十二律,不及六十。〔四〕宋書律曆志上

  凡陽生陰曰下,陰生陽曰上。〔五〕漢書卷二一律曆志上晉灼注

  候鍾律,權土炭,冬至陽氣應,黃鍾通,土炭輕而衡仰,夏至陰氣應,蕤賓通,土炭重而衡低。進退先後,五日之中。〔六〕史記卷二七天官書集解引晉灼注

  玉衡長八尺,孔徑一寸,下端望之以視星宿。並縣璣以象天,而以衡望之。轉璣窺衡以知星宿。璣徑八尺,圓二尺五寸而強。〔七〕山堂考索

  言天體者有三家:一曰周髀,二曰宣夜,三曰渾天。宣夜之學絕無師法。周髀數術具存,孝驗天狀,多所違失,故史官不用。唯渾天者近得其情,今史官所用候臺銅儀,則其法也。立八尺圓體之度,而具天地之象,以正黃道,以察發斂,以行日月,以步五緯。精微深妙,萬世不易之道也。官有其器而無本書,前志亦闕而不論。臣求其舊文,連年不得。在東觀,以治律未竟,未及成書。案略求索,竊不自量,卒欲寢伏儀下,思惟精意,案度成數,扶以文義,潤以道術,著成篇章。罪惡無狀,投畀有北,灰滅雨絕,世路無由。宣博問群臣,下及巖穴,知渾天之意者,使述其義,以裨天文志,撰建武以來星變彗孛占驗著明者續其後。〔八〕司馬彪續漢書卷一0天文志上劉昭注

  宗廟迭毀議奏,國家大體,班固錄漢書,乃置韋賢傳末。臣以問胡廣,廣以為實宜在郊祀志,去中鬼神仙道之語,取賢傳宗廟事置其中,既合孝明旨,又使祀事以類相從。〔九〕司馬彪續漢書卷九祭祀志下劉昭注

  孝明立世祖廟,以明再受命祖有功之義,後嗣遵儉,不復改立,皆藏主其中。聖明所制,一王之法也。自執事之吏,下至學士,莫能知其所以兩廟之意,誠宜具錄本事。建武乙未、元和丙寅詔書,下宗廟儀及齋令,宜入郊祀志,永為典式。〔一0〕司馬彪續漢書卷九祭祀志下劉昭注

  國家舊章,而幽僻藏蔽,莫之得見。〔一一〕司馬彪續漢書卷二九輿服志上劉昭注

  永平初,詔書下車服制度,中宮皇太子親服重繒厚練,浣已復御,率下以儉化起機。諸侯王以下至于士庶,嫁娶被服,各有秩品。當傳萬世,揚光聖德。臣以為宜集舊事儀注本奏,以成志也。〔一二〕司馬彪續漢書卷三0輿服志下劉昭注

  俗人失其名,故名冕為平天冠,〔一三〕五時副車曰五帝,鸞旗曰雞翹,〔一四〕耕根曰三蓋,〔一五〕旗皆非一。〔一六〕御覽卷七七三

  〔一〕「補遺」,本書打成紙型後,筆者又發現了東觀漢記的一些佚文,今作為補遺部份,彙集於諸卷之末。  〔二〕「歷」,聚珍本作「律」,嚴可均全後漢文卷七0亦作「律」。按當以「律」字為是。

  〔三〕「相生至六十也」,此條為文選卷五六陸倕新刻漏銘李善注引「蔡邕律歷志」之文。卷五已輯錄,但據聚珍本,又注云「不知聚珍本從何書輯錄」,誤,當以此為正。  〔四〕「不及六十」,宋書律曆志上云:「蔡邕從朔方上書,云前漢志但載十二律,不及六十。」蔡邕之言當出律曆志。宋書所引只是括引大意。

  〔五〕「陰生陽曰上」,據漢書律曆志上晉灼注所引,此條文字出蔡邕律曆志。

  〔六〕「五日之中」,據史記天官書集解晉灼注所引,此條文字出蔡邕律曆志。

  〔七〕「圓二尺五寸而強」,「二尺五寸」當作「二丈五尺」。此條轉引自顧櫰三補後漢書藝文志卷三。據顧櫰三注,此條出「山堂考索引蔡邕律曆志」。

  〔八〕「撰建武以來星變彗孛占驗著明者續其後」,據司馬彪續漢書天文志上劉昭注所引,此條文字出蔡邕表志。所謂表志,就是蔡邕徙處朔方時奏上的十志。從此條所述內容來看,當是蔡邕天文志中的文字。初學記卷一載「蔡邕天文志言天體者三,一曰周髀,二曰宣夜,三曰渾天。

四库全书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