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富强富国热爱祖国,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当前位置: 汉程网> 哲学> 诸子百家> 正文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作者:lijie

一个人给你解释道理,用的词都是大词,逻辑复杂,基本说明这个人对道理理解不深入,没有比更深的理解

“知行合一”的解释有很多种,大多数用高大上和逻辑复杂的文字解释让人更加迷糊。

一个人如果真的理解了“知行合一”的道理,基本上就可以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把这个道理解释清楚、写清楚。观众和读者有多少收获是另一回事,但可以肯定的是,能让大多数人理解这个道理

1.jpg

正如王阳明所说:真知必能行”如果你真的明白这个道理,你就能做到。都能做到还能说不清楚吗?

道理摆在那里,但如果你不能消化它,它就不会是你的。

王阳明的一个弟子叫舒芬,上课的时候他让老师给自己写了一副自我修养的座右铭。王阳明提笔写《孟子》里的一段,中途就停了。他对弟子“舒芬可是状元四书五经比谁都熟,儒学里关于自我修养的道理也必然能倒背如流,为什么还需要座右铭这样的东西来时刻提醒自己呢”?段话说明什么呢?

说明熟悉,甚至倒背如流是一回事,但能把道理化为自己的人生观又是另一回事。即使像舒元这样的神童都存在这样的问题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知”与“行”的脱节。用一句简单的话来概括就是说一套做一套。

然而王阳明却更深一步直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他认为这不是“知与行”的脱节,而是你根本就是”。

比如学蛙泳,你在视频看一万遍蛙泳的分解动作,道理虽摆在那里,但依然不会游泳,怎么能说这个道理你已经懂了呢?

几个月后,在你的勤加练习下,能在水中畅游,脑子里已经完全忘记了视频分解动作,这就是你化了这个“知”,达到了知行合一

这样一来,「真知必能行」就很好解释了,你把这个道理化了,在做事时不需要提醒自己,不需要什么座右铭,顺其自然地就按照那个道理去做了,这时,你怎么不行呢?

8.jpg

(三)先知而后行,真的存在吗?

王阳明说: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知行工夫,本不可离所以“知和行”根本就不能分开,没有一前一后的说法,这两者就是一体的。

你会游蛙泳的那一刻,游泳知识和会游了,两者立马并存。而在你会游之前,蛙泳的知识并不属于你,哪里来的“先知”一说呢?

那么知行合一是从哪里衍生出来的呢?从儒家经典《中庸》里来,我们现代人所理解的中庸之道,大部分是和稀泥,没有主见在《中庸》里,把“知”和“行”分为三重境界:困知勉行、学知利行、生知安行。知道了这三个境界意思,知行合一就会更加清晰。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汉程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侵权举报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