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富强富国热爱祖国,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当前位置: 汉程网> 艺术> 舞蹈> 民族舞> 正文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民间舞教学中美感意识的训练



我们经常能在一些节日庆典和广场文化活动中看到充满生活气息的“安塞腰鼓”、泼辣率真的东北秧歌、热烈粗犷、原始古朴而且富有神秘色彩的藏族舞蹈。这些群众舞蹈都充分展示了各民族各地区独特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给人以力的鼓舞,美的享受和生命的思索。而我们一些学习民间舞专业的学生所表演的民间舞却总让人感到缺少点什么,很难让观众产生共鸣,这是为什么呢?我是这样认为的:在民间舞教学领域中,我们的老一辈舞蹈教育家们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教材和训练体系,但由于长期以来在训练的观念和方法上,单纯的体态、元素、动作短句、结合训练等成为教学的主导,致使学生在意识观念里形成了一个固有的条条框框,思维死板僵化,缺乏生命力和艺术感染力。而随着现代科技与各种媒体的发展,人们已不再满足于只具有单一内容情节的艺术形式,不再陶醉于浅层次的情感表现。这就更加迫切地要求我们应该在训练身体动作的同时融入表演意识训练。
  “舞蹈美感在舞蹈基础理论和舞蹈美学中是与舞蹈美同样重要的基础问题之一,因为舞蹈美感是进行审美活动的基础,舞蹈创作和舞蹈欣赏都离不开舞蹈美感”。因此,舞蹈教学中美感训练是我们舞蹈基本功训练中的基础之一,它既是训练一种表演能力,也是训练一种美的表现。
  一、美感训练是舞蹈教学初期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
  在民间舞教学的最初阶段,单一的动作训练是很单调枯燥的,但它是培养优秀的民间舞蹈演员的必经之路。我们必须注重在早期训练中,使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在训练时一投足、一伸手就有美、有思想,其动作的内涵要在学习过程中易于感受和理解。如我们在学习藏舞最基本、最单一的“颤”的动律时,首先,应当让学生了解藏族舞“颤”的原生态根源。藏舞的“颤”与藏民族的生活分不开。由于牧民需要宽大的袍子和厚实的长靴,这样厚重的衣着防碍了小腿以下部位的灵活运动,相对而言却使膝关节得到相应的解放,形成了藏族舞蹈所特有的膝关节屈伸动律。在对“颤”的根源有了了解的同时,再通过课堂的训练,让学生形象地体会到藏舞“颤”的特殊运动规律及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想象的比喻加深对“颤”的理解,将“颤”形容为酷似薄纱浸入水中,下放时受水的浮力而逐渐散开,上提时又像被水吸住而逐渐聚拢,极富于韧性,膝部处于不完全伸展状态的连续屈伸运动,形成富有弹性的颤的动律。训练的最终目的就是通过对藏舞“颤”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这种“颤”动的本身就是在表现一种美,使学生体会再简单、再单一的动作里也有美,也有思想、有灵魂。并且要从头、眼、身体、腿到脚,甚至内心,让学生感受在空间运动时的美感。一旦有了想象和美感,就不觉得动作简单和枯燥了。学生一进入课堂便意识到课堂就是舞台,在想象、认识、理解美感的同时,也是在学习舞台表演。这样久而久之,就会自觉地通过意识、意念和感觉来支配动作,不再是盲目地、纯机械地、毫无感情地去进行。
  二、精细动作过程中的美感训练,要注意高低、轻重、刚柔、动静的起伏对比和变化
  精细动作过程的美感训练是动作与动作的衔接、对比。民间舞蹈的很多动作组合都是靠动作与动作之间的对比和变化来产生特殊美感的。但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只注重舞蹈动作能表现自身的人体美,满足自己的审美需要,而忽视了不同民族民间舞的风格韵味。而只有强调其精细过程才能真正把握其独特的风格韵味,从而达到尽善尽美的艺术效果。如东北秧歌中的“踢步”,它之所以显得“稳”、“美”,即因其速度快。但如我们的学生没有做出“稳落”、“慢移”来缓冲对比,就很难体现出她稳、美、浪的动律风格特点,动作必然苍白无力、呆板,谈不上什么美感。如果学生在学踢步时理解了老师强调的动作要领,对每一个微小精细的动作过程做到一丝不苟,就可以把握住这种急出慢落的韵律特点,做到有静有动,有张有弛,恰当地体现出放与收、动与静、强与弱的艺术美感。再比如东北秧歌中的鼓相,也具有较为典型的动作衔接,之中包含了高低起伏,轻重缓急的鲜明对比。基本五鼓就是一个较好的例子,弱拍短促提气,叫鼓大而明显(预示着鼓相动作开始),然后强拍气息慢呼出带动身体下沉,叫鼓的这种变化处理既突出了叫鼓的 “叫”劲儿,又为后面快翻身做了铺垫。这种动作的动感特点如果不能突出这个“叫”劲儿,那又如何产生并夸张高低、轻重对比的美感,如何将鼓相类的那种起伏跌宕、一气呵成的风格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呢?我个人认为这些美感的形成无不通过精细动作微妙对比的变化来产生艺术美感。在民间舞训练中,学员们应当注意让每一个微小精细的动作过程都能体现出舞蹈美感来。
  三、准确地传情达意是提高舞蹈美感意识的一条捷径
  在我们日常的民间舞课堂上常能听到老师的告诫:“要会用心去跳舞”。所谓用“心”,我的理解是要用情感去支配动作,也就是“以情带动,动中有情”。民间舞是以情感宣泄为主要目的的,她是情感发展到极致时身体的表现,因而它必定是由真实的情感贯注始终的。一旦失去了她生命的真实,也就失去了民间舞艺术的真正价值。我认为民间舞艺术要准确地传情达意,要以真实的情感为基础,因为真实的情感是引导舞蹈表演不断获得美感的源泉。那么,怎样通过内心情感的诱导来不断获得美感呢?1、让学生带着感情色彩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再带着感情的积累回到课堂来。舞蹈专业的学生从10多岁开始接触专业的民间舞蹈教育,他们所接受的民间舞蹈动作、组合及一些保留的教学科目,往往是日传心授之后形成了固定的程式,这对于训练学生的身体技能和风格是十分必要的,但又使学生在封闭的环境中成长。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汉程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侵权举报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