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富强富国热爱祖国,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当前位置: 汉程网> 艺术> 戏曲> 话剧> 正文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叶子话剧《茶花女》票房曾被挤爆

都说“先有《龙须沟》,后有北京人艺”,而为这出奠定了人艺风格的剧目邀来大导演焦菊隐的,正是中国话剧百年的见证者、“话剧皇后”叶子。昨天凌晨,这位人艺奠基的“无冕之王”,在北京隆福医院逝世。而去年5月24日,她刚刚在众人的祝福中度过了话剧界再无人出其右的百岁生日。

观众因争看她的《茶花女》挤碎了票房玻璃

上个世纪30年代末,叶子和她的丈夫、著名戏剧家、新中国成立后上海戏剧学院首任院长熊佛西在成都组建了四川省立戏剧学校和成都艺术剧院。二人立志要在中国创建一个像莫斯科艺术剧院那样的剧院,也是中国话剧界较早提出要向莫斯科艺术剧院学习的艺术家。而她的这一理想后来也在人艺得到了实践。1941年,柳亚子在桂林观看了叶子在《天国春秋》中扮演的洪宣娇后,惊叹于其表演的精湛华美,寄情赋诗:弦诗颂酒共秋春,亲见氍毹上演辰。不用温存娇态露,最怜忏悔苦心频。十年天国倾颦笑,一炬咸阳烬火薪。血溅蛾眉成辣手,只应流涕吊湖漘。1944年参演在中国话剧史上有着重要影响的“西南戏剧展”时,桂林观众因争看叶子演出的《茶花女》,票房的玻璃都被挤碎了,她也因此有了“话剧皇后”的美誉。

她是老人艺时期唯一会穿高跟鞋的女演员

相对于人艺初创时期的“四巨头”,叶子虽然是众人口中的“叶大姐”,是濮存昕眼中的“平民老太太”,是龙须沟人民心中“沟里淘出的丁四嫂”,但对于人艺的建立却是功勋卓著。1950年同叶子一道出演《龙须沟》的郑榕说:“是叶子大姐把当时还在北师大教书的焦菊隐请来执导《龙须沟》的,后来梅阡夫妇以及董行佶、英若诚都是她介绍进剧院的。作为南京国立剧专一期的毕业生,她曾经是当时戏剧活动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桂林数一数二的女演员。新人艺成立时,演员的最高级别是四级,她就是其中之一。” 虽然1950年夏末才来到人艺,但郑榕听到的第一个关于叶子的故事,便是当时老人艺话剧队要排《莫斯科性格》这出戏,因为要找一个会穿高跟鞋的女演员,叶子便因此进入了老人艺。由于老人艺话剧队演员有限,因此在《龙须沟》中,仅仅20多岁的郑榕被分派出演泥瓦匠赵大爷,“叶子入戏很深,给了我们很多启发,她因为演丁四嫂把嗓子弄哑的事让我们都很佩服这种忠于艺术的精神,她也因这出戏被龙须沟的居民推选为市人大代表。”由于自己的腰不好,走路有些困难,郑榕这些年也没能去看望叶子大姐,前些年一次《龙须沟》剧组的聚会,成了他们的最后一面。

即便是没有见过面的年轻人她都无私指导

2009年,只比中国话剧年轻7岁的欧阳山尊以95岁高龄离世,人艺中话剧百年的见证者只剩下叶子、吴淑昆二位。由于年事已高,叶子很早就已隐退舞台,但她对于后辈的提携却始终没有间断。杨桂香是近些年新版《龙须沟》中丁四嫂的饰演者。接棒叶子,杨桂香坦言:“我年轻时就很崇拜叶子大姐,记得刚来剧院没多久,我就因为一个角色去她家向她请教,虽然此前没有过接触,但她极其平易近人,热情帮我辅导。后来我们在史家胡同住上下楼,几乎天天见面,无论大小角色,她都会帮我分析。”杨桂香称,她做梦也没有想到丁四嫂这个角色会落到自己头上,“我看了很多叶子大姐关于这个角色的自传,也看了电影版,她的表演给了我很大启发。虽然我不可能做到嗓子嘶哑,但她的那种劳动人民的沧桑感还是借鉴了不少。她也来过排练场给我们提了一些意见,比如生活气息再浓郁一些等等。”去年5月,由于在外地,杨桂香错过了剧院为叶子举办的百岁生日会,这也成为了她永远的遗憾。

据悉,遵照本人及家人的意愿,一切后事从简,家中不设灵堂,不举行追悼会和遗体告别仪式。但今天即将赴北戴河疗养的人艺老艺术家,将在那里举办“和叶子大姐说句心里话”的追思活动。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汉程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侵权举报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