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艺术
富强富国热爱祖国,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当前位置: 汉程网> 艺术> 梆子腔

梆子腔

梆子腔,中国传统戏曲四大声腔之一,因以硬木梆子击节而得名。陕西的同州梆子和山西的蒲州梆子(今蒲剧)是现存最早的梆子腔剧种,它们对梆子腔基本音乐风格的形成起了很大的作用。

梆子腔,是对一种戏曲声腔系统的总称,以硬木梆子击节为特色而得名。源于明末的西秦腔,是戏曲中最早采用板式变化结构的声腔。西秦腔与各地方言和民间音东结合,逐渐衍变成梆子腔支系,其中历史最早、影响较大的是陕西的同州梆子和山西的蒲州梆子(今蒲剧),之后又有秦腔、汉调桄桄、中路梆子、北路梆子、河南梆子、山东梆子、河北梆子等。它以硬木梆子击节,并以不同形制的板胡主奏乐器;调式多为徵调式,唱调为上下句式,多有华彩流畅的花腔乐句为辅;曲调以七声音阶为主,旋法上多跳进,常用闪板,整个音乐风格高亢激越,悲壮粗犷。
梆子腔起源于陕西,陕西古属秦地,因此,梆子腔也称为秦腔。古秦地慷慨豪迈的民风,形成了秦腔高亢激越的基调,长于表现雄壮、悲愤的情绪,与此相应,秦腔的传统剧目中有很大一批是演忠奸斗争的,当然,秦腔传统剧目中也不乏诙谐、活泼、充满生活气息的剧目。
梆子腔是陕西、甘肃一带的传统民歌和民间小戏经过长期发展而形成的。不少人认为,梆子腔的直接前身是吹腔,也叫陇东调或西秦腔;而最早的梆子腔剧种则产生于陕西和山西交界处的同州(今陕西省大荔县)和蒲州(今山西省永济县),分别形成了同州梆子和蒲州梆子,所以,同州梆子在陕西也被称为老秦腔。

梆子腔的渊源、形成及演变
关于梆子腔的渊源,不少研究者均从不同角度进行研究,得出结论各不相同,较有说服力的是陕西学者王依群的研究成果。他从音乐的角度分析了秦腔的基本板式“二六板”与过去在陕西关中地区流行的道教“善人”讲经劝善的“劝善调”基本唱法之间的联系,认为秦腔的核心唱调,极有可能是由类似劝善调之类的说唱音乐发展而来的。也有学者从文学的角度进行探讨,将早期秦腔剧本与明代主要唱七字句唱词的说唱“词话”联系起来分析,发现二者在内容和形式上有着诸多联系,从而从文学的角度上得出秦腔是由说唱词话演变而来的结论。位于黄河两岸的同州和蒲州地区,不但是梆子腔的形成地,也是梆子腔向其他地区传播的根据地。梆子腔在各地的演变,其实就是它从“秦地”流传到晋、冀、豫、川、滇等地以后在当地方言和地方音乐影响下的演变和发展。以陕西的中部、山西的南部为中心,梆子腔在向北流传的过程中,逐渐演变成以山西太原为中心的“中路梆子”(今称晋剧),以及流行于山西北部的“北路梆子”和“河北梆子”;在向东流传的过程中,则形成了“河南梆子”(今称豫剧)和山东梆子;流传到西南地区,变成四川的“弹戏”和云南的“丝弦戏”。
梆子腔在流传过程中的衍变有几种情况
①在发展中保持单声腔剧种的传统。如今存陕西的同州梆子、秦腔、汉调桄桄;山西的蒲州梆子、中路梆子、北路梆子;河南的豫剧(河南梆子);山东的山东梆子(曹州梆子)、章丘梆子(山东讴);河北的河北梆子、老调梆子;安徽的淮北梆子(豫剧沙河调在安徽的一个称呼)等。②在发展过程中已与其他声腔相结合,形成双声腔或多声腔的剧种,如浙江的绍剧、山东的莱芜梆子、山西的上党梆子等。③在某一剧种中作为独立声腔出现,仍有其自己的传统剧目及独立演出形式,如川剧中的“弹戏”,滇剧中的丝弦腔。④早与其他声腔合流,尚保留有某些梆子腔的因素。如皮簧腔系中的西皮腔(有称北路、襄阳腔或梆子的)。不但曲调变化大,主要伴奏乐器也改为胡琴。

梆子腔(秦腔)形成后即盛行于陕西,并广泛流行于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地。在陕西境内,秦腔分为四路:东路秦腔即同州梆子;中路秦腔也叫西安乱弹,以西安为活动中心;南路秦腔流行于汉中、安康一带,也叫汉调秦腔、汉调桄桄、桄桄戏;西路秦腔以原凤翔府所属地区为活动中心,凤翔府旧称西府,因此西路秦腔也称西府秦腔。
清代中叶,梆子腔已越出秦地,大量向其他地区流传。至乾隆年间,梆子腔已流传到北京、河北、河南、湖北、江西、广东、福建、江苏、浙江、四川、云南、贵州等十多个省份。在所流传的地区,梆子腔银快地就与这些地区原来的乡音土调结合起来,形成了各具地方特色的地方戏剧。
梆子腔在山西的流行、发展,形成了蒲州梆子、中路梆子、北路梆子、上党梆子,并称为山西境内的四大梆子戏,其中,中路梆子又称山西梆子,就是现在的晋剧。
梆子腔流入河北,发展为河北梆子、老调梆子、蔚州梆子、武安平调、泽州调、永年西调等,其中,老调梆子又分为东、西、南三路。河北最有名的是河北梆子,又称为京梆子、直隶梆子、卫梆子(指天津卫),广泛流行于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等地。
在河南,则有河南梆子(豫剧)、怀梆、宛梆、大平调等。河南梆子(豫剧),广泛流行于河南、河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湖北等地,天津、北京、青海、西藏、新疆、甘肃、台湾等亦有豫剧剧团,是中国专业剧团和观众最多的剧种;豫剧又分为豫西调(也称西府调)、祥符调、豫东调、沙河调、现代调五大音乐流派;豫剧也是现今梆腔中发展最繁荣的一个剧中。怀梆流行于河南沁阳一带;宛梆也叫南阳梆子,流行于河南方城、镇平、南召、西峡等地。大平调俗称大梆子戏,因其所使用的梆子特别大而得名,流行于河南滑县、濮阳及山东、安徽、江苏部分地区。
在山东,有山东梆子、莱芜梆子、章丘梆子、汶上梆子、枣梆等。山东梆子流行于菏泽、曲埠以及河南、河北部分地区,因菏泽古称曹州,山东梆子也曾称为曹州梆子;章丘梆子也称为东路梆子。
此外,在安徽有安庆梆子、沙河梆子(即豫剧沙河调流派);在贵州,有贵州梆子戏(亦即豫剧的一种称谓);在云南,有滇梆子(即现在的滇剧);在江苏,有江苏梆子(徐州梆子)(亦即豫剧的一种称谓)等等。
除了直接可归属于梆子腔声腔系统的剧种以外,还有许多重要的戏剧剧种在其发展过程中受到梆子腔的影响。
汉剧,旧称楚调,也称汉调,曾广泛流行于湖北及河南、陕西、湖南、广东、福建等省,对湘剧、川剧、赣剧、滇剧等剧种的形成和发展有重大的影响,清中叶进北京,与徽调融合而演变为京剧。汉剧的声腔有西皮、二黄。陕西梆子传入鄂西北后演变为“襄阳腔”,后改称“西皮”。
梆子腔入川,演变为独具一格的“四川梆子腔”——弹戏,成为川剧的五大渊源之一。
在浙江,绍兴乱弹(即现在的绍剧,也叫绍兴大班)、温州乱弹(即瓯剧)、金华戏(即婺剧)、台州乱弹、黄岩乱弹、处州乱弹、浦江乱弹等乱弹戏,均受过梆子腔的重大影响,至今其声腔中,保留着秦腔传入南方后演变而成的成份,其保留剧目中尚有不少来自秦腔的剧目。
至于广东粤剧的唱腔,博采多家,是先有梆子而然后与二黄合流;粤剧的梆子,系融合了南方梆子(安庆梆子)、乱弹诸腔、襄阳调、北方梆子诸因素形成的风格独特的声腔。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