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
富强富国热爱祖国,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当前位置: 汉程网> 民俗> 传统节日> 中秋节> 正文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中秋节的敬老之风,自周秦时即已形成。《礼记·月令》“仲秋之月”说:“是月也,养衰老,授几杖,行糜粥饮盒‘。”这就是说,每到中秋之时,官府要挨家挨户对老人表示尊重,赠给坐凳、手杖,还赠一种类似今天长江流域一带称做松把的粘米饼子。中秋节敬老的优良传统如今正被我们这一代人发扬光大着。

  敬老风俗的形式有这么几种:

儿女敬父母

  出嫁的闺女要在中秋节前两三日回娘家送月

  饼,距离近些的闺女十五日或十六日还要送一次节日的佳肴,就是自家节日吃的东西都要留一些送给父母,在外地工作的儿女,中秋节要特意赶回老家给父母送月饼。如有公务缠身,不得回去,也要事先写信回去,说明情况,或让人代捎月饼,或寄钱回去,否则就会落,个不孝之子的骂名。已经分居的儿子,八月十五晚上要带着月饼到父母的住处一起“圆月”,白天的食品或送给父母,或将父母请到自己家里去食用。老人也很计较这一点,如果有孩子胆敢这一夭不过来意思意思,轻者不予理睬,生闷气;重者则出口大骂,让这不孝子在邻里之间没有脸面。不过,大部分老人争的并非物品,而是道理,他们在这个节日里要尽享天伦之乐,显示出做父母的在儿女们心目中的位置。这从另一个角度也规范了一些人的道德行为。再不孝的儿女,在这个节日里也要敬敬父母。八月十五过后,老人聚到一块儿要炫耀自己儿女的孝敬;儿女聚在一起也以谈论自己省吃俭用而去孝敬父母为荣。这一风俗自然对造成人人尊重老人的社会风气起到了促进作用。

未过门的女婿敬岳父岳母

  未过门的女婿向未来的岳父母送月饼是很着意很讲究的。这里不仅表示着对岳父母的尊重,而且要通过送月饼活动向对方显示自己家庭的大方和富裕,给对方吃一颗定心丸?因此,在礼品的选择或数量的确定上各家有各家的特点{有的家庭以精见长,有的家庭以多为善,但都不仅仅拿月饼一样礼品。不过,月饼是万万少不得的,除月饼外,以酒肉为主,有的家庭还要拿一些馒头或油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馒头礼已被大多数人淘汰,换以苹果、香蕉、点心等。不管带什么礼品,送礼者的心情只有一个:决不能给对方吝裔、寒珍的感觉。一部分人还跃跃欲试,想超过所有的人而在这一送礼活动中“夺魁”。女方也有同样的心理,一是为了解对方的贫富与为人,二是趁机想炫摺一下自己未来的家。确实有的姑娘根据这么一孔之见解除了婚约,这更助长了攀比风的兴起……这使不少男子在八月十五送月饼中无所适从,闹出了不少笑话。豫东北一带,有一户人家,靠小本钱开了个日杂用品代销点,当然八月十五要代销月饼了。前不久儿子定了亲,八月十五也经受着送“月饼”的考验。儿子想,决不能在这一点上砸了锅;父亲想,自家卖着月饼,拿得少了必遭人笑,了解一下其他人,有的拿十斤,有的拿二十斤,自己家到底该拿几斤呢?有一好事的邻居自以为聪明地给这家出了个主意:推一车去,让他们留,留多少是多少,剩下的不耽误你做买卖。“妙!”这家人十分感激地领了这条妙计,如法炮制。第二天,爷儿俩便推了一车月饼,足有二百斤,信心十足地上路了。“月饼”一进女方的村,就引来了好多围观者,这条新闻像长了翅膀一样,在村里的角角落落传开了,有褒有贬,议论纷纷。这使未来的岳父很恼火:这家人太张狂,太不会办事了,不知是出于私欲,还是为了惩罚,便一不做二不休,把月饼全部收下了。更可笑的是这些月饼成了他开店的本钱。这爷儿俩面面相视,有苦难言,快快地走回家去。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汉程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侵权举报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