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
富强富国热爱祖国,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当前位置: 汉程网> 民俗> 传统节日> 龙抬头> 正文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龙抬头的习俗  人们关心龙抬头,并把它定为一个节日专门对龙进行祭奠,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与人们生产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我国是农业大国,收成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计。河南每年到了这个时节,秋播的小麦经过一冬天蹲苗,开始分雍拔节,春播的作物也到了备耕的时候,这时气候已经逐渐变暖,也具备了下雨的气象条件,能落场雨,对庄稼是很有利的,民间有“春雨贵如油”的说法。过去科学不发达,对于下雨这种自然现象不理解,迷信下雨不下雨是龙管着的。龙抬头节,就是到了龙王要下雨的时节。人们担心自己的行为惹恼了龙,便在这一天里百般祭奠,以感动龙。

  节日过后,人们便忙于春耕春种了。河南民间的龙抬头节,一向以祈福消灾祛毒为中心开展活动。

填仓

  节日早晨,人们起床后,要用草木灰以“灰圈”形状遍撒房周围和院落各处,以避毒虫之害;有的把灰或谷糠之类的东西撤在地上,撤出一条线来,从室外的井边河边一直引到屋内的水缸边,有的甚至还围着水缸绕一圈,这称作“引龙回”,意思是希望治水的龙这年能给大家带来足够的雨水,保证五谷丰登;有的还在院内场地上用灰撤画粮仓、粮囤等图案,中间挖一小坑,埋放些五谷杂粮,称为“围囤”、“撤关子”,并以瓦片相盖,称作“虫不吃”。在开封淮阳一带,撤灰圈则在黄昏进行,不仅农民家,粮行米店也撤,所撤灰圈有数十个至二十余个,大如磨盘,内套层层小圈,最小者如酒蛊大,中间松土成芙,分别埋入五谷等,意囤尖关子高,俗称“填仓”。

  关于二月二围门围囤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呢,这个传说,至今流传于淮阳一带:

  传说朱洪武小的时候,家里很穷。有一天,他到山西洪洞县讨饭,这个地方就是祖宗居住处,后来发大水,迁民到淮阳来了。朱洪武要,T三天三夜,一口饭也没有要到,他恨透了这儿的入,觉得这儿的人坏极了。直到当了皇帝还对这方人耿耿于怀呢,必欲杀掉而后快。有一天,他决定要杀这方人了,但又感到过去这么多年了,不知这方的人变好了没有,于是,他装 扮成一位农夫,到这儿来私访。一天,他见到一位妇女,抱着个大点儿的孩子,扯着个小点儿的孩子,这孩子边走边哭,累得满头大汗,哭得嗓子都有些沙哑了,走路也越来越艰难。可这位妇女一边拉他走,还一边数落他,毫无抱他的意思。

  朱洪武看了很奇怪,便走向前去问。谁知这妇女是抱着孩子的继母,拉着的是自己的亲生儿子,她待别人的孩子胜过自己的孩子。这使朱洪武很受感动。他想,这一方不是也有好人吗?于是,他给这妇女说,到二月二,你家要用草木灰围门,以免灾祸。

  这位妇女到家后把这件事给亲戚邻居说了,都照着办了,也都免除了杀身之祸。从此以后,二月二围门便成了民俗。后来,又把围门发展到了围囤,意为新一年达到“大囤尖,小囤流”的程度。

戴麦

  邓县人二月二早起则要到地里拔一些麦苗回家,用绳子系住戴在小孩的衣服襟上,说:“戴戴麦,活一百。”淮阳人二月二早晨要到麦田里去转游,边走边瞅,瞅着个铁钉什么的,别说有多高兴了。

  因为人们认为,“二月二拾个铁,活一百”。新县一带这天不干活,认为:“二月二龙抬头,打不得碾子使不得牛。”然而豫东要在这天试犁,嫁接果木,认为此日试犁“手巧”,嫁接果木,“果子旺盛”,并在这一天互相赠送五谷及瓜果种子,谓之“献生子”。此日,男人们都要剃头理发,以应“剃龙头,洗龙角”之吉利。

  因为二月之初,正是二十四节气的惊蛰的前后,有时甚至二月二就是惊蛰。惊蛰的“惊”是“惊醒”,“蛰”是“蛰伏”,是说动物的冬眠。惊蛰的意思就是说,春天已经暖和起来了,冬眠蛰伏的动物随着那滚滚的春雷也苏醒过来。因此,人们便想了许多点子要征服它们,哪怕是意向的征服,也就是精神上的征服也行。如二月二这天傍晚,大人小孩儿要拍瓦片,一边拍一边念叨:

  拍拍,拍瓦哟,蝎子出来没爪哟。

  拍拍,拍门墩,蝎子出来不蚕妞儿。

  拍拍,拍门框,叫它五毒见阎王。

  拍拍,拍门墩,蝎子灿蜒长虫断了根。

忤逆媳妇发了愁

  “二月二龙抬头,忤逆媳妇发了愁”。这是林县民间广为流传的一句俗话。传说民间有一农妇生了一个独生子叫李原,因为生活所迫,李原经常外出,家中留下老母和他的妻子王氏。每当李原外出回来后,他的母亲总是向儿子哭诉儿媳妇不让吃饱的事情。二月二这天,李原责问其妻王氏,王氏却说婆母昧了良心说瞎话。为了取得丈夫的信任,她就端扁食喂狗假说婆母吃了,由李原看着,她亲自将饺子送出去。饭后,李原问母亲吃饱了没有,吃饺子了没有?母亲回答说没有吃。李原很生气,王氏却骂婆母昧良心,闹得李原事非难辨,黑白不分。此事龙王在云中看得很清楚,一个响雷,把狗和王氏都劈死弓扁食从狗肚里溢出来,李原才恍然大悟。这个故事告诫件逆媳妇要孝敬老人,不孝敬老人,天理不容。这天,民间很少有婆媳闹气的现象。有些地方,不孝媳妇为免雷劈之苦,偷偷用头顶尿盆表示忏悔,求龙饶恕。

照墙根

  河南民间在二月二还有一种习俗,就是家庭主妇要手执面杖敲打梁头、门头等,口念祈福祝词,诸如:

  二月二敲门头,金子银子往下流。

  二月二敲梁头,大囤尖小囤流。

  未成年的小儿则遵从父母之命手打灯笼遍照家中的墙根,俗称“照墙根”。据说“二月·二照墙根,蝎子灿蜒死一堆儿”。在唐河一带,小儿则于早上一手执蜡烛,一手用棍敲打梁头,口念:“二月二,照蜡把,蝎子出来没尾巴。”

龙抬头食俗

  河南龙抬头节的饮食,颇多讲究,节日早晨要吃煎饼和油炸食品,或配以炒面、油茶,或喝面疙瘩汤,饼称作龙鳞饼。《燕京岁时记》也曾有过这样的记载:“二月二日,古之中和节也。今人呼为龙抬头,是日食饼者为之龙鳞饼,食面者谓之龙须面。”看来,这种习俗是古已有之的。中午、下午有吃饺子的,也有吃面条、喝馄饨的。

  濮阳一带则这天忌吃面条,说这日吃面条,“往锅里落长虫”。在豫南光山诸县,则吃检把、腊肉和油煎馅食。这天还要炒糖豆,炸玉米花。汝南、确山一带人要蒸一锅长筒形摸,两头各按一颗枣儿,称作“布袋条”。驻马店一带认为用红白萝卜丝拌面油煎而成的馅食为“煎灿蜒爪”,可除灿蜒之毒。喝面疙瘩汤,则表示龙头多,预示当年雨水不缺。炒面打茶称作“糊狼眼”。将节日炒黄豆、炸玉米花之举,传为天宫善良的玉龙所为。三门峡一带传的故事更加优美:“天宫玉龙为除民间旱灾,违玉帝之命,降甘霖于民,玉帝将其压在石山下,并声称‘只有金豆开花之日方可放还’。人们为救玉龙,便于龙抬头节时炒黄豆、炸玉米花以应‘金豆开花’之验。”还有一种说法就是炒蝎子尿,孩子们将其吃掉称“嚼蝎子尿”。民间认为过了二月二蛰虫复苏,蝎子要活动,把它的尿炒焦吃掉,便不能蚕人为害了。

  郾城一带则传说煎饼是为了支持当地黑龙潭的黑龙斗败黄龙。濮阳一带却传说是黄龙潭的黄龙战胜了黑龙:

  传说很久以前,东海龙王有个太子黄龙。因犯了宫规,被赶出龙宫,没地方去,来到淮阳的清丰县六塔正南一片洼地上,暂且安家。时间一长,黄龙与这里的老百姓有了缘分,天早下雨,天涝吸水,这里总是风调雨顺,绿荫遍野,收成很好。老百姓管这坡洼地叫黄龙潭,后来这黄龙潭成了清丰县八大景之一,有诗曰:

  昔日黄龙瑞,今传夜雨潭。

  澄清江色静,澈浇海波函。

  墙事经春绿,山光洗日蓝。

  汪洋千顷度,寻丈可能探。

  至今有人传此潭每至夏夜更深人静,万籁俱寂之时,必有潇潇雨至。天明雨停,潭清如镜,波光激艳,水草碧透,有“龙潭夜雨”之称。为了报答黄龙的好处,人们每逢初一、十五,都要至黄龙潭来上供,二月二要进行大规模的祭奠活动。

  后来,不知从哪里来了一条黑龙,见黄龙在这里清闲自在,还能收供品,看中了这个地方,非要叫黄龙搬家不可,黄龙不让,两个就打了起来。打来打去,黄龙不是黑龙的对手,受了伤后,就离开了黄龙潭。

  自从黑龙霸占了黄龙潭以后,世道就变了,他整天施威弄术,吞云吐雾,刮怪风,下暴雨,淹庄稼,毁房屋,闹得人们吃没吃的,用没用的,都恨透了黑龙。

  黄龙受伤以后,变成了一个青年小伙子,来到一农户家,恳求住几天。这家就他们老两口,好行善,满口答应下来,并精心给他治伤养病,小青年的伤很快就好了。他力大无比,一人能拉一张犁。老汉让他拉水车浇地,他清清闲闲地总在凉棚下乘凉,睡一晌,可是到老汉给他送中午饭时,菜地却浇得又均匀又透彻。一次,两次,使老汉生起疑来,一天他躲在一边看黄龙的行动,谁知在人家都下晌以后,这小伙儿便变成了一条龙,将龙尾扎到井里,嘴对住菜地喷水。老汉先是害怕,后来定下神来,跑了过去,跪在地下直磕头,口称“黄龙爷爷保佑”。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汉程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侵权举报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