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宝典
富强富国热爱祖国,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当前位置: 汉程网> 国学> 郡斋读书志> 卷四 论语类 经解类 小学类

《郡斋读书志》·卷四 论语类 经解类 小学类

宋朝 郡斋读书志 晁公武 著

论语类

  △《何晏注论语》十卷

  右魏何晏集解。其序自云:据《鲁论》包咸、周氏、孔安国、马融、郑康成、陈群、王肃、周生烈八家之说,与孙邕、郑同、曹义、荀ダ,集诸家训解为之。  按汉时《论语》凡有三,而《齐论》有《问王》、《知道》两篇,详其名,当是必论内圣之道、外王之业,未必非夫子之最致意者,不知何说,而张禹独遗之。禹身不知王凰之邪正,其不知此固宜,然势位足以轩轾一世,使斯文遂丧,惜哉!郑同名角先公讳,司马迁父名谈,以赵谈子为同子,故公武亦云。后仿此。

  △《石经论语》十卷

  右伪蜀张德钊书。阙唐讳,立石当在孟知祥未叛之前。其文脱两字,误一字,又《述而》第七“举一隅”下有“而示之”三字,“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上又有“我”字,《为公》第十五“敬其事而后其食”,作“后食其禄”,与李鹗本不同者此也。

  △《皇侃论语疏》十卷

  右梁皇侃撰。古今《论语》之注多矣,何晏集八家,复采《古论语注》为《集解》行于世。侃今又引卫?、缪播、乐肇、郭象、蔡谟、袁宏、江淳、蔡奚、李充、孙绰、周怀、范甯、王珉凡十三家之说成此书。其序称江熙所集。世谓其引事,虽时近诡异,而援证精博,为后学所宗云。

  △《论语正义》十卷

  右皇朝邢?等撰。先是梁皇侃采卫?、蔡谟等十三家之说为《疏》,?等因之成此书。

  △《韩李论语笔解》十卷  右唐韩愈退之、李翱习之撰。前有秘书丞许勃序,云韩、李相与讲论,共成此书。按唐人通经者寡,独两公名冠一代,盖以此。然《四库》、《邯郸书目》

  皆无之,独《田氏书目》有韩愈《论语》十卷,《笔解》两卷。此书题曰《笔解》,而十卷亦不同。

  △《王令论语》十卷

  右皇朝王令逢原撰。解《尧曰篇》云:“四海不困穷,则天禄不永终矣。”  王安石《书新义》取此。

  △《王介甫论语解》十卷,《王元泽口义》十卷,《陈用之论语》十卷

  右皇朝王安石介甫撰,并其子?《口义》,其徒陈用之《解》,绍圣后皆行于场屋。或曰“用之书乃邹浩所著?之用之”云。

  △《东坡论语解》十卷  右皇朝苏轼子瞻撰。子瞻没後,义有未安者,其弟子由尝辨正之。凡二十有七章。  △《伊川论语说》十卷

  右皇朝程颐正叔之门人记其师所解《论语》也。不为文辞,直以俚语记之。

  △《范氏论语说》十卷

  右皇朝范祖禹醇夫撰。亦元?中所进,数称引刘敞、程颐之说云。

  △《谢显道论语解》十卷

  右皇朝谢显道撰。少尝师事程正叔。

  △《吕与叔论语解》十卷

  右皇朝吕大临撰。大临虽程正叔之徒,解经不尽用其师说。

  △《汪氏论语直解》十卷

  右皇朝汪革撰。革,字信民,抚州人。绍圣中试礼部,为天下第一。尝语人曰:“吾乡有二宰相,一为天下之福,一为天下之祸。”盖指晏元献、王荆公也。即此可见其解经渊源所自云。

  △《景迂论语讲义》十卷

  右从父詹事公撰。多取古儒之说,以正近世之失。  △《杨氏注论语》十卷  右皇朝杨时中立撰。亦伊川门下士也。

  △《尹氏论语义》十卷

  右皇朝尹?享彦明撰。彦明亦程氏门人。绍兴中,自布衣召为崇政殿说书,被旨训解,多采纯夫之说。

  △《孔子家语》十卷  右魏王肃序注,凡四十四篇。刘向校录止二十七篇,後肃得此於孔子二十四世孙猛家。

  经解类  △《白虎通德论》十卷

  右後汉章帝会群臣於白虎殿,讲论《五经》同异,班固奉诏纂修。《隋志》通解群经者系之论语类,又别载《七纬》;《唐志》谶纬、经解二目;《崇文录》以纬书各附经末。今谶书盖鲜,而杂解《七经》系之《论语》为未安,故从《崇文录》,并谶纬,而经解之目,从《唐志》云。  △《蔡邕独断》二卷

  右汉左中郎将陈留蔡邕纂。撰杂记自古国家及汉朝故事,王莽无?,盖见於此。公武得孙蜀州道夫本,乃阁下所藏。

  △《六说》五卷  右唐刘迅撰。迅著书以拟《六经》,此乃其叙篇。唯《易》阙而不言,故止五卷云。  △《匡谬正俗》八卷

  右唐颜籀师古撰。以世俗之言多谬误,质诸经史,刊而正之。永徽中,其子扬庭上之。

  △《演圣通论》四十九卷

  右皇朝胡旦撰。论《六经》传注得失。《易》十六卷,《书》七卷,《诗》

  十卷,《礼记》十六卷,而《春秋论》别行。天圣中,尝献于朝,博辨精详,学者宗焉。

  △《七经小传》五卷

  右皇朝刘敞原父撰。其所谓《七经》者,《毛诗》、《尚书》、《公羊》、《周礼》、《仪礼》、《礼记》、《论语》也。元?史官谓:“庆历前学者尚文辞,多守章句注疏之学,至敞始异诸儒之说,後王安石修《经义》,盖本於敞。”公武观原父说“伊尹相汤伐桀,升自?而”之类,《经义》多剿取之,史官之言,良不诬也。

  △《三坟书》七卷

  右皇朝张商英天觉得之於北阳民家。《坟》皆古文而传乃隶书。所谓“三坟”者,山、气、形也。按《七略》不载《三坟》,《隋志》亦无之,世皆以为天觉伪撰,盖以比李筌《阴符经》云。

  △《六祖经要》四卷

  右皇朝任洙撰。洙自言受学於吕隐君,凡五十门皆数学也。

  小学类

  △《尔雅》三卷

  右世传《释诂》,周公书也。仲尼、子夏、叔孙通、梁文增补之,晋郭璞注。文字之学凡有三:其一体制,谓点画有纵衡曲直之殊;其二训诂,谓称谓有古今雅俗之异;其三音韵,谓呼吸有清浊高下之不同。论体制之书,《说文》之类是也;论训诂之书,《尔雅》、《方言》之类是也;论音韵之书,沈约《四声谱》及西域反切之学是也。三者虽各一家,其实皆小学之类。而《艺文志》独以《尔雅》附孝经类,《经籍志》又以附论语类,皆非是。今依《四库书目》,置于小学之首。

  △《尔雅音略》三卷

  右伪蜀毋昭裔撰。《尔雅》旧有释智骞及陆元朗释文,昭商以一字有两音,有或音,后生疑于呼读,今释其文义最明者为定。

  △《尔雅疏》十卷

  右旧有孙炎、高琏疏。皇朝以其浅略,命邢?、杜镐等别著此书。

  △《小尔雅》一卷  右孔氏古文也。见于孔鲋书。

  △《急就章》一卷

  右汉史游撰,唐颜师古注。游,元帝时为黄门令。书凡三十二章,杂记姓名、诸物、五官等字,以教童蒙。《急就》者,谓字之难知者,缓急可就而求焉。自昔善小学者多书此,故有皇象、锺繇、卫夫人、王羲之所书传于世。

  △《方言》十三卷

  右汉扬雄子?撰,晋郭璞注。雄赍油素,问上计孝廉,异语悉集之,题其首曰:《?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予傅本于蜀中,后用国子监刊行本校之,多所是正,其疑者两存之。然监本以“{秋隹}”为“秋侯”,以“雯”为“更”,引《传》“糊其口于四方”作“糊予口”,未必尽得也。

  △《说文解字》三十卷

  右汉许慎纂,李阳冰刊定。伪唐徐铉再是正之,又增加其阙字。

  △《说文解字韵谱》十卷  右南唐徐锴撰。锴以许慎学绝,取其字分谱四声,殊便检阅,然不具载其解为可恨,颇意再编之。

  △《博雅》十卷

  右隋曹宪撰。魏张揖尝采《苍雅》遗文为书,名曰《广雅》。宪因揖之说,附以《音解》,避炀帝讳,更之为“博”云。後有张揖《表》。宪后事唐,太宗尝读书,有奇难字,辄遣使问宪,宪具为音注,援验详复,帝欢赏之。

  △《玉篇》三十卷  右梁顾野王撰。唐孙︹又尝增字,僧神珙《反纽图》附於後。

  △《广韵》五卷  右隋陆法言撰。其後唐孙忄面加字,凡四万三千三百八十三。前有法言、长孙讷言、孙忄面三序。  △《智永千字文》一卷

  右梁周兴嗣撰,释智永所书。

  △《经典释文》三十卷

  右唐陆德明撰。释《易》、《书》、《诗》、《三礼》、《三传》、《孝经》、《论语》、《尔雅》、《老》、《庄》,颇载古文及诸家同异。德明盖博极群书也。

  △《于禄字书》一卷

  右唐颜元孙纂。以经史所用为“正”,世所行为“俗”,二者之间为“通”,凡三体。

  △《林氏小说》三卷

  右唐林罕撰。凡五百四十一字。其说颇与许慎不同,而互有得失。邵必缘进《礼记石经》,陛对,仁宗顾问:“罕之书如何?”必曰:“虽有所长,而微好怪。《说文》归字从堆、从止、从帚,以堆为声,罕云从追,於声为近。此长於许氏矣。《说文》哭从《口口》、从狱省,罕乃云象犬嗥,此怪也。”有石刻在成都,公武尝从数友就观之,其解字殊可骇笑者,不疑好怪之论诚然。

  △《翰林禁经》八卷

  右唐李阳冰撰。论书势笔法所禁,故以名书。

  △《佩Δ》三卷

  右皇朝郭忠恕撰。上篇论古今传记、小学异同,极为辨博。

  △《墨薮》十卷

  右高阳许归与编。未详何代人。《李氏书目》止五卷,而梁武《评书》、王逸少《笔势论》皆别出。  △《临池妙诀》三卷  右未详撰人。後有江南李煜述书。

  △《群经音辨》七卷  右皇朝贾昌朝撰。先是大臣稽古不过秦、汉,引经议政,盖自昌朝始。此书以古今多通借音诂,乃辨正之,凡五门。

  △《古文四声》五卷

  右皇朝夏竦撰。博采古文奇字,分四声编次,以便检寻。  △《礼部韵略》五卷

  右皇朝丁度撰。元?中,孙谔、苏轼再加详定。  △《龙龛手镜》三卷

  右契丹僧行均撰。

四库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