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宝典
富强富国热爱祖国,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当前位置: 汉程网> 国学> 唐诗三百首> 燕歌行

燕歌行

唐代 高适 著

kāiyuánèrshíliùniányǒucóngshǐdàizhānggōngchūsàiérháizhězuòyànxíngshìshìgǎnzhēngshùzhīshìyīnéryān

hànjiāyānchénzàidōngběihànjiāngjiācánzéi

nánérběnzhònghéngxíngtiānfēichángyán

chuāngjīnxiàguānjīngpèiwēijiéshíjiān

xiàowèishūfēihànhǎichánlièhuǒzhàolángshān

shānchuānxiāotiáobiānpínglíngfēng

zhànshìjūnqiánbànshēngměirénzhàngxiàyóu

qióngqiūsāicǎoféichéngluòdòubīng

shēndāngēnchángqīngjìnguānshānwèijiěwéi

tiěyuǎnshùxīnqínjiǔzhùyīngbiéhòu

shàochéngnánduànchángzhēngrénběikōnghuíshǒu

biāntíngpiāoyáojuécāngmánggèngyǒu

shāsānshízuòzhènyúnhánshēngchuándiāodòu

xiāngkànbáirènxiěfēnfēnjiécóngláixūn

jūnjiànshāchǎngzhēngzhànzhìjīnyóujiāngjūn

注释

1燕歌行:乐府旧题。诗前有作者原序:“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张公,指幽州节度使张守珪,曾拜辅国大将军、右羽林大将军,兼御史大夫。一般以为本诗所讽刺的是开元二十六年,张守珪部将赵堪等矫命,逼平卢军使击契丹余部,先胜后败,守珪隐败状而妄奏功。这种看法并不很准确。

2汉家:汉朝,唐人诗中经常借汉说唐。

3烟尘:代指战争。

4横行:任意驰走,无所阻挡。

5元戎:军事元帅。

6非常赐颜色:超过平常的厚赐礼遇。

7摐:撞击。

8金:指钲一类铜制打击乐器。

9伐:敲击。

10榆关:山海关,通往东北的要隘。

11旌旆:旌是竿头饰羽的旗。旆是末端状如燕尾的旗。这里都是泛指各种旗帜。

12逶迤:蜿蜒不绝的样子。

13碣石;山名。

14校尉;次于将军的武官。

15羽书;(插有鸟羽的,军用的)紧急文书。

16瀚海;沙漠。这里指内蒙古东北西拉木伦河上游一带的沙漠。

17单于;匈奴首领称号,也泛指北方少数民族首领。

18猎火:打猎时点燃的火光。古代游牧民族出征前,常举行大规模校猎,作为军事性的演习。

19狼山:又称狼居胥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旗西北。一说狼山又名郎山,在今河北易县境内。此处“瀚海”、“狼山”等地名,未必是实指。

20极:穷尽。

21凭陵:仗势侵凌。

22杂风雨:形容敌人来势凶猛,如风雨交加。一说,敌人乘风雨交加时冲过来。

23半生死:意思是半生半死,伤亡惨重。

24腓(一作衰):指枯萎。隋虞世基《陇头吟》:“穷求塞草腓,塞外胡尘飞”

25斗兵稀:作战的士兵越打越少了。

26身当恩遇:指主将受朝廷的恩宠厚遇。

27玉箸:白色的筷子(玉筷),比喻思妇的泪水如注。

译文

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有个随从主帅出塞回来的人,写了《燕歌行》诗一首给我看。

评析

全诗以非常浓缩的笔墨,写了一个战役的全过程:第一段八句写出师,第二段八句写战败,第三段八句写被围,第四段四句写死斗的结局。各段之间,脉理绵密。

诗的发端两句便指明了战争的方位和性质,见得是指陈时事,有感而发。“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貌似揄扬汉将去国时的威武荣耀,实则已隐含讥讽,预伏不文。樊哙在吕后面前说:“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季布便斥责他当面欺君该斩。(见《史记。季布传》)所以,这“横行”的由来,就意味着恃勇轻敌。唐汝询说:“言烟尘在东北,原非犯我内地,汉将所破特余寇耳。盖此辈本重横行,天子乃厚加礼貌,能不生边衅乎?”(《唐诗解》卷十六)这样理解是正确的。紧接着描写行军:“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透过这金鼓震天、大摇大摆前进的场面,可以揣知将军临战前不可一世的骄态,也为下文反衬。战端一启,“校尉羽书飞瀚海”,一个“飞”字警告了军情危急:“单于猎火照狼山”,犹如“看明王宵猎,骑火一川明,笳鼓悲鸣,遣人惊!”(张孝祥《六州歌头》)不意“残贼”乃有如此威势。从辞家去国到榆关、碣石,更到瀚海、狼山,八句诗概括了出征的历程,逐步推进,气氛也从宽缓渐入紧张。

第二段写战斗危急而失利。落笔便是“山川萧条极边土”,展现开阔而无险可凭的地带,带出一片肃杀的气氛。“胡骑”迅急剽悍,象狂风暴雨,卷地而来。汉军奋力迎敌,杀得昏天黑地,不辨死生。然而,就在此时此刻,那些将军们却远离阵地寻欢作乐:“美人帐下犹歌舞!”这样严酷的事实对比,有力地揭露了汉军中将军和兵士的矛盾,暗示了必败的原因。所以紧接着就写力竭兵稀,重围难解,孤城落日,衰草连天,有着鲜明的边塞特点的阴惨景色,烘托出残兵败卒心境的凄凉。“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回应上文,汉将“横行”的豪气业已灰飞烟灭,他的罪责也确定无疑了。

第三段写士兵的痛苦,实是对汉将更深的谴责。应该看到,这里并不是游离战争进程的泛写,而是处在被围困的险境中的士兵心情的写照。“铁衣远戍辛勤久”以下三联,一句征夫,一句征夫悬念中的思妇,错综相对,离别之苦,逐步加深。城南少妇,日夜悲愁,但是“边庭飘飖那可度?”蓟北征人,徒然回首,毕竟“绝域苍茫更何有!”相去万里,永无见期,“人生到此,天道宁论!”更那堪白天所见,只是“杀气三时作阵云”;晚上所闻,惟有“寒声一夜传刁斗”,如此危急的绝境,真是死在眉睫之间,不由人不想到把他们推到这绝境的究竟是谁呢?这是深化主题的不可缺少的一段。

最后四句总束全篇,淋漓悲壮,感慨无穷。“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最后士兵们与敌人短兵相接,浴血奋战,那种视死如归的精神,岂是为了取得个人的功勋!他们是何等质朴、善良,何等勇敢,然而又是何等可悲呵!

诗人的感情包含着悲悯和礼赞,而“岂顾勋”则是有力地讥刺了轻开边衅,冒进贪功的汉将。最末二句,诗人深为感慨道:“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八九百年前威镇北边的飞将军李广,处处爱护士卒,使士卒“咸乐为之死”。这与那些骄横的将军形成多么鲜明的对比。诗人提出李将军,意义尤为深广。

上一篇 目录 下一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