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富强富国热爱祖国,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当前位置: 汉程网> 艺术> 书法> 书法临习> 正文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墙盘》为西周中期恭王时期的作品,盘高16.2厘米,深8.6厘米,口径47.3厘米,铭文在腹内底部,有18行,共284字。该盘为当时微氏家族中名叫“墙”的为纪念其先祖而制作的铜盘,因作器者墙为史官,故又称“史墙盘”。

《墙盘》点画圆匀、粗细相近,肥笔重团消失,装饰意味明显弱化,体现出明显的书写化倾向;结字端庄工稳,意态典雅,体态遒美清丽;章法纵横成象、行列疏朗分明,加之安息数较多且字口清晰,故历来被视为学习篆书的优秀范本。

临习该铭应当如何把握呢?笔者以为首先还是笔法。当然,这里值得一提的是,“笔法”实际上是一个后起的概念,先秦当时写字大概也没有想过有什么“法”,至今也没有发现他们有关用笔的只言片语,因此,可以这么说,他们当时写字无所谓什么理论指导,只要写字熟练,既是“高手”;也没有什么评判标准,能得到多数人或统治者的认可就是美。那么,是不是先秦人写字就真的是“无法”或没有审美标准呢?答案是否定的。应当说尽管他们当时受历史的局限,还不可能将“法”和“美”上升到理性的高度,但“法”实际上已存在“熟练”之中;“被认可”其实就是当时崇尚的“美”。因此,当代人临帖可以说没有现存答案,而只已存于“熟练”之中;“被认可”其实就是当时崇尚的“美”。因此,当代人临帖可以说没有现存答案,而只能在借鉴前人笔法理论基础上,通过对古代遗迹的解析来获得相应的笔法。这其中需要注意的是:一要是尊重历史,而不能凭主观臆断,将今人笔法强加古人;二是在心态上要贴近古人,而不能以今人想法去揣度古人,这就如同影视中的“古装戏”,演员必须脱去本色,进入角色,才能演像一样。临摹金文(包括其他法帖),同样需要进入角色,只有如此,方能从中体悟到“古法”,得古人之气息。
根据笔者的实践体会,笔者认为临习《墙盘》应把握以下几点:

1.笔法。该铭线条业细大致相近,首尾统一,笔势完全呈现“写”的态势,没有丝毫做作之笔。其线质含蓄、凝练、厚重而富有韵致。因此,用笔妈要有力度,又要注意畅达,“涩味”不可过重。具体讲,起笔应锋尖反向轻轻落纸,然后顺势转朝行笔方向,使笔毫呈中锋状态,再力贯锋尖,提笔运行。行笔不宜过快,提按起伏晚不能过胸有成竹。这种笔法有点近似于甲骨文的“尖锋圆颖”,只不过头部更加厚实、线条更含蓄罢了。收笔应逐渐收锋上提,不宜过猛,力驻锋尖后,再继续下一个落点。需要注意的是,临习此铭应当笔沉墨实,笔笔走“到”,千万不要写得轻飘、滑浮,但也不要它当作“玉箸篆”对待而使线条程式化。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汉程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侵权举报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