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富强富国热爱祖国,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当前位置: 汉程网> 文学> 诗词歌赋> 正文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原文

忆在长安最少睥,酒酣到处一欣然。
猎回汉苑秋高夜,饮罢秦台寻作天。
不拟伊优陪殿下,相随于蔿过楼前。
如今白发山城里,宴坐观空习断缘。

①作者出身济州(治所在今山东济宁)望族,族人极多,仅《宋诗纪事》所录,即有晁冲之、晁补之、晁烦之、晁咏之、晁载之、晁贯之、晁谦之等人。
②长安:指北宋都城汴京。
③“酒酣”句:《墨庄漫录》:“政和间(政和年间指1111-1118),李师师、崔念月二妓,著名一时,晁叔用(晁冲之的字)每会饮多召侑席,缠头以千万。酒船歌板,声艳一时。”
④汉苑:指京城附近专供打猎的苑囿。如汉代有上林苑。
⑤秦台:即秦楼。此处指歌楼。
⑥伊优:即“伊优亚”,幼儿刚学说话的声音。《汉书•东方朔传》:“伊优亚者,辞未定也。”后来省作“伊优”。用以讥讽逢谄媚的人,说话没有定见,迎合人意。
⑦于蔿:歌名,唐代鲁山令元德秀所作。元德秀志行高尚,时人称为元鲁山。《于蔿歌》是表明操守、规诫帝王过失的诗篇。
⑧“宴坐”句:是说用静坐的方法,追求超乎色相的“物我皆忘”的空灵境界。《释氏要览》:“何者空门?谓观诸法无我我所,诸法从因缘生,无作者受者,是名空。”作者亦有学佛以求超脱之意,所以有“习断缘”之语。[1]

赏析

五六两句,写诗人的傲然自负之情。“不拟伊优陪殿下,相随于蔿过楼前。”“不拟”句,表示他不甘心无所可否,随声附和,去迎合权贵们的意旨。“相随”句,写他只愿和几辈知交相随,歌唱元德秀高士的《于蔿》诗,经过市楼之前,表白有志弥补时艰的心意。这两句写他虽然爱好游乐,但操守刚贞,并非“同俗苟且”之徒。以上六句,全是忆旧,但层次鲜明,把他的风度、性格、志向,活生生地展示出来,使人想见其为人。最后二句写诗人眼前,也是写诗的主旨。“如今”一句,陡然转折,表明此时“白发山城里”的诗人,正是当年长安城中的翩翩少年。时事多舛,人已垂老,往昔拓落高迈的豪气,也消磨殆尽。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汉程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侵权举报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