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
富强富国热爱祖国,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当前位置: 汉程网> 民俗> 非遗> 正文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柳编(固安柳编、黄岗柳编、霍邱柳编、博兴柳编、曹县柳编)

柳编.jpg

固安柳编

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北省固安县

固安柳编是河北省固安县民间工艺的主要门类之一。

有着悠久历史的固安柳编,相传起源于宋代。据《固安县志》载:宋代河南杞县知县调任固安,便把杞柳移植到固安,并带来柳编技师,把柳编工艺教给了当地人民。明代固安所出“柳器,屈柜柳所为,如升、斗、簸箕、栲栳之类”(明嘉靖《固安县志》)。

固安县地处华北平原北部,县域内多为两河冲积平原,北部为沙质蒙金地,树木繁多,杞柳遍野。明末清初,杞柳种植已发展到四万多亩。清代的乾隆皇帝曾诏谕,永定河“两岸堤里、近河之堤以及软滩之上应多种笸箩柳,”虽然其意在防水患,但同时也给柳编工艺提供了原料,促进了当地柳编业的发展。光绪年间,固安柳编更为盛行,市场繁华无比。民间编织的柳箱、筐、篮、升、斗、簸箕、笸箩等产品,技术精巧,样式考究大方,结实耐用,远销京、津、苏、奉诸大商埠。20世纪50年代以后,固安柳编开始向国外出口。

近年来,由于柳编制品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日益减少,曾经在历史上成为显赫行业的固安柳编遇到了极大的挑战,柳编事业呈现出衰微状态。

黄岗柳编

申报地区或单位:安徽省阜南县

黄岗柳编分布于安徽省阜南县黄岗镇及其周边地区,是当地农民的主要副业,民间流传的俗语中亦有“编筐打篓,养家糊口”的说法。

黄岗及其周边地区河湖滩涂密布,杞柳喜湿易于生长,史载“淮蒙盛产水荆(即杞柳),采伐加工,洁白如玉,坚韧如藤”(明正德《颍州志》)。清代初年,民间编织的柳箱、筐、篮、升、斗、簸箕、笸箩等产品样式大方,结实耐用,曾运往苏、浙等地商埠销售。近代以来,黄岗每逢农历三月二十八日都要举办庙会,庙会上柳编原材料和产品的交易繁荣,是远近闻名的柳编产品集散地。20世纪50年代以来,当地每年都要召开“黄岗柳编物资交流会”,促进了柳编工艺的发展。

黄岗柳编制品为手工编织而成,制作工艺流程复杂,从上经、盘底到收口、拿沿,基本上是一气呵成,即便是用途特殊的梁棍、模具也都是编织而成。编织的产品有盛放面包、水果、糖食的各种盘子,存放图书报刊的书架,插放鲜花的花瓶、花架,广泛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既有洁白无瑕的光条编,又有色彩绚丽的色编,做工精细,结构严密,形体圆润,结实耐用。

霍邱柳编

申报地区或单位:安徽省霍邱县

霍邱柳编主要分布于安徽省霍邱县临淮岗乡、临水镇、周集镇、城西湖乡、宋店乡、新店镇等地,是当地群众世代相承的民间艺术。霍邱县地处大别山北麓,淮河南岸,淮河大堤内外有多处滩湾湖洼地,生长着不惧旱涝、取之不尽的杞柳以及芦苇、荻材等作物,是编制各种工艺品的主要原料。

据《霍邱县志》记载,当地柳编工艺起源很早,相传起源于周朝,到明、清时已是当地农民的主要副业,柳编产品曾经远销江、浙、沪等省市,并出口到海外。在霍邱民间流传的顺口溜“编来新房、编来新娘、编来小康、编来幸福”,真实地反映了杞柳编织为沿淮群众带来的实惠。

柳编加工需要较高的工艺技巧,制作时要经过泡、剪、下料、打底、拧编、顺编以及收口、安装等数道工序,产品的样式有笆斗、粪筐、抬篮、簸箕、包装箱、提篮、挂篮、洗衣篮、帽篮、靠背椅、茶几等百余个品种。如今,柳编工艺由传统的单色编发展到精编、细编、透花编、套色编、染色编以及混合编(柳竹混、柳麻混、柳木混、柳草木混)等几十种编织手法,在传统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柳编工艺技术。

博兴柳编

申报地区或单位:山东省博兴县

博兴柳编工艺主要分布于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的麻大湖畔和锦秋街道。草柳编工艺在当地有着悠久历史,明清时期,草柳编工艺开始在锦秋等地的妇女之间流传,后逐渐成为当地的主要副业。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汉程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侵权举报

相关阅读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