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艺术
富强富国热爱祖国,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当前位置: 汉程网> 艺术> 排萧

排萧

排萧是一种古老的乐器,用若干长短不同的木管或竹管连接起来,直接用口吹,每个管发出一个音,通过连续吹不同的管展现旋律。

  • 中文名排萧
  • 性 质古老的乐器
  • 国 家中国、南美洲、欧洲、非洲

古希腊神话中牧神潘经常表现为吹奏排萧的形象,因此称这种乐器为“潘笛”。中国古代的排萧共有两排,每个音有两个同样长短的管子,排列顺序为低-高-低,因此如同两个翅膀、或燕子的尾巴,所以也被称为“凤尾萧”。历代的管数和长度均不相同,自清代方按律编管。
在古代乐器八音分类中,排箫被列为竹类乐器。它是把长短不等的竹管排成一列,用绳子、竹蓖片编起来或用木框镶起来。如果竹管长短一致,则在管中采取堵腊(深浅不同)而得到高低有别的乐音。故排箫有无底、封底两种,分别叫作“洞箫”和“底箫”。从最初的3管籥起,管数有10、13、16、20、21,直到最多的24管,每管只发一音。

排萧属“吹孔气鸣乐器”,以竹制作,长约80公分左右,紫竹箫约6—8个竹节。其形制为:上端封口(或开口)的竹节边缘开吹孔,管身一般开有指控6个,前5孔,后1孔,下方另有两对音孔,底端为开管,音程为两个八度,经训练还可奏出超吹4度音程,但不常用。
早在几千年前,萧就在中国民间流传了。那时的萧均为单管的言萧。后来人们发现,不同长度的管子能够发出不同高度的乐音,于是就发明了排萧。汉代以后,出现一种等管形制的排萧,各管的长度相似,但管内以蜡封底、蜡底的高低形成管身的长短,从而吹出不同的音高。唐杜佑《通典》载:“萧,编竹有底,大者23管,小者16管。长则浊,短则清,以蜜蜡实其底而增减之,则和。”日本奈良正仓院收藏有唐代等管形制的排萧残件,原18根一组,尚存9根,长23.7~28.8厘米。管内以填塞纸粒以调整音高。元、明时起,排萧改为精致的椟萧。通常16管,管外加有木制地壳,油漆光亮,绘以彩风。到清代,排萧出
排萧 排箫
现双翼型椟萧,亦16管,分左右两列,依次件短,如风张开的两翼。到近代以后,排萧受到其他乐器的冲击,渐渐失传,几成绝响。直到80年代初,吉林省歌剧院石家环在原萧造型基础上,研制成功双排管加键排萧。使排萧的演奏更为灵活方便,即可演奏活泼、快速的复调音乐,也能吹奏悠扬、舒缓的抒情乐曲,表现力大为提高。
排箫形似凤翼,竹制,历代的管数和长度均不相同,自清代方按律编管。在古代乐器八音分类中,排箫被列为竹类乐器。它是把长短不等的竹管排成一列,用绳子、竹蓖片编起来或用木框镶起来。如果竹管长短一致,则在管中采取堵腊(深浅不同)而得到高低有别的乐音。故排箫有无底、封底两种,分别叫作“洞箫”和“底箫”。从最初的3管籥起,管数有10、13、16、20、21,直到最多的24管,每管只发一音。

排萧的音色柔和、典雅,低音区发音深沉、哀郁,有很强的穿透力和震动力。特别是弱奏时的余音,袅袅不绝,给人“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之感。中音区音色圆润、优美,柔中有刚,温婉中又含有内在的力度,适合表现明朗空阔的意境。高音区发音清越明亮,但稍嫌紧张锐利。一般说来,箫多使用中、低音区,而较少用高音区。
排箫的音色类似箫,婉转柔美,余韵深长,但比箫更为质朴,更具原始风味。其发音也比箫更清脆、圆实,更具空漠的效果,音量不很大,但其穿透力和共呜性均很强,听其吹奏,其音犹如从肺腑的底部滚沸震荡而出,特别适宜于演奏深婉、柔美的抒情乐曲。在管乐器中,排箫虽和箫同类,但仍有
排萧 排箫
独具的特色和能力。在现代,有人亦用排箫来演奏通俗歌曲或轻音乐,效果亦很好。
排萧的最大魅力在于它明晰的穿透力,排萧的乐声仿佛如从远处飘至,但仍清晰可闻,舒缓而悠扬。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