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艺术
富强富国热爱祖国,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当前位置: 汉程网> 艺术> 铜角

铜角(民族乐器)

铜角,又称吹金,是古代少数民族和汉族唇振气鸣乐器。铜角是乐器“角”中的一种,另外还有牛角、竹角等乐器。原为中国西北少数民族乐器,它在古代流行地域广泛,是中国北部、西北部各族人民常用的民间乐器。

  • 中文名铜角
  • 也 称“铜号”、“吹金”
  • 类 型古代少数民族和汉族唇振气鸣乐器
  • 形态分类两类

唇簧气鸣乐器。号角用铜制故称。也称“铜号”、“吹金”、“铜号角”、“铜喇叭”,音色高昂、嘹亮。形态分两类:一种仿牛角,体弯;另一种直,作长锥筒形。古代宫廷仪仗乐盛用。唐代十部伎中,仅用于高昌伎。
唐·杜佑《通典·乐六》:“高昌乐”,“乐用答腊鼓一、腰鼓一、鸡娄鼓一、羯鼓一、箫一、横笛一、筚篥二、五弦琵琶二、琵琶二、铜角一、竖箜篌一、笙一。”明清时期,铜角大都分两节衘套,演奏时,伸缩调音,也方便缩弄携存,有“大铜角”、“小铜角”之分,称“大号”、“二号”。于喇叭口作龙头饰者,则称“龙头角”或“亢龙角”。用于军事者称为“军号”。至清代,在民间吹打乐和戏曲中所用的称“号筒”、“号头”、“嗐头”、“唔头”、“喇叭”等名。

历史较久远,早在汉代,我国北方游牧民族中已流行着角,当时是用天然的动物角吹奏,后来才逐渐使用竹、木、皮革或铜等材料制作。汉代用于鼓吹乐,后世用于军中及卤簿(仪仗) 乐。它的形制,汉魏时期为曲形角,在南北朝邓县画像砖墓和辽宁辑安高句丽墓壁画上都有它的图像。唐代用于十部乐的高昌乐中,正如宋代陈旸《乐书》所载:“铜角,高昌之乐器也,形如牛角。”它在古代流行地域广泛,是我国北部、西北部各族人民常用的民间乐器。历史 铜角历史较久远,其起源与原始狩猎的巫觋等活动有密切关系。在史前及夏商时期,无论牛角还是陶角,均作为信号器具使用。 最初是用牛、羊角制成,新石器时代陶制角出现,后来进一步改用竹、木、皮革、铜等做成弯角状。角大约在汉代流入中原,在鼓吹乐中应用颇广,后世用于军中及卤簿(仪仗) 乐。它的形制在汉魏时期为曲形角。现存汉鼓吹乐图片中吹奏的角形体很大,已经是人工制造的号角。河南邓县南朝墓出土两块鼓吹乐画像砖,其中一块是四人奏乐图,其中两人击鼓,…

铜角
通体仿照牛角用薄铜片制成,各民族、各地区的铜角形制上稍有不同。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中国乐器博物馆收藏铜角多支,其中一支系湖南醴陵地区师教(巫教)所用,细端为浅 杯形吹口,下有葫芦形装饰物,管身曲而细,管口呈椭圆喇叭形,全长60厘米。此铜角造型独特,工艺精细,堪称佳作。已被载入《中国乐器图鉴》大型画册中。另有两支铜角外饰龙头纹饰 ,全长45厘米,系1958年购自琴家郑颖荪。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