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艺术
富强富国热爱祖国,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当前位置: 汉程网> 艺术> 筚总

筚总

筚总,是景颇族、德昂族单簧气鸣乐器。景颇语“筚”是气鸣乐器的泛称,“总”是双,意 为双管并列的气鸣乐器。民间流传的式样相同而规格有异的筚总,小者称锐左,中者称盏西,大者称筚格。因流行地区的不同、民族支系和各地方言的差别,又称筚满 、弄盏、筚也、蒙约、格朗、阿柬三筚、阿吉三筚等。流行于 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潞西、瑞丽、陇川、盈河、梁河和保山地区腾冲、龙陵等地。

在盈江县盏西乡的景颇山村,流传着一个古老的故事:很早以前,景颇族的山官与傣族的土司,为了争夺土地曾进行了一场战争。当时,有两个兄弟被逼迫参加了这场战斗,哥哥在盏 西这个地方不幸战死。弟弟来到哥哥战死的地方,悲痛万分,他找来了两根竹管和一个葫芦 ,做成了一件乐器,吹着它倾诉自己对兄长的思念之情,那悲伤的曲调让人们听了都流出辛 酸的泪水。因为这件乐器是在盏西这个地方做成的,所以大家就给它取名为盏西。

筚总由两根长短、粗细不同的音管和簧片制成。音管竹制,首端置有铜制簧片,长而粗的为主管,管身上开有六个(前五后一)圆形按音孔,可发出七个旋律音,短而细的为副管,只设簧片,不开按音孔,只发出筒音。有些地区常在主管的尾端横向套以一个小葫芦制的共鸣筒 ,可使音色格外浑厚。筚总的规格尺寸不同,可分为大、中、小三种。

筚总之小者。由主、副两根竹管并排捆扎而成(图上)。主管 长26厘米、尾端内径0.8厘米,管身上端留有竹节,在节下1厘米的侧面管壁上开有一个长1厘米、宽0 .9厘米的长方形吹孔,吹孔处封镶一枚铜制簧片,簧舌呈20°锐三角形,簧框两侧各垫 一条竹签,中间留出长1厘米、宽0.2厘米的夹缝作为吹口。管身开有六个(前五后一 )圆形 按音孔,背孔为最高音孔。管尾至第一孔为4厘米,一至二孔为4厘米,二至五孔各为 2厘米,五至背孔 为1厘米,一至五孔与五至吹孔的距离相等。主管一侧的细竹管为副管,副管长1 6.5厘米、管尾内径0.5厘米,管上端近节处也开有一个长方形吹孔和封镶一枚铜制簧片,但管身不开音孔。

演奏时,管身竖置,口含主、副两管吹口,也可管身横置吹奏。左手拇指按背孔,食指、中指、无名指按上三孔,右手食指、无名指按下两孔。吹吸均可发音。主管可以吹奏旋律, 副管发出持续音作为和声,也可单独吹奏主管。主管音域a—c2,副管发音为d1,主、 副管筒音为四度关系。音色清亮、优美动听。指法有抹音、滑音、指颤音、叠音、上下波音等,技巧高超的演奏者常用循环换气法吹奏,可使乐声连绵不断。常用于独奏或为歌舞伴奏。是景颇族、德昂族中、青年经常吹奏的乐器,不分男女均可演奏,但以男子居多,用以表 达爱情或吹奏自娱。乐曲多为民间流行的《山歌调》、《情歌调》、《歌舞曲》等。

西

筚总之中者。因这种乐器最早出自盈江县盏西乡而得名。管身竹制 ,由主、副管构 成(图中),形制与锐左相同。主管长27厘米、尾端内径1厘米,首端留节,节下侧面管壁开有一个正方形吹孔,封镶一枚锐三角形铜制簧片,管身中下部开有六个(前五后一)圆形按 音孔,孔距不等。副管长21厘米、尾端内径0.6厘米,首端开吹孔,镶簧片,不开按音孔。副管并排于主管左侧,与主管相邻的一侧管壁,往下伸延至和主管尾端齐平,首尾两端用竹篾皮将两管捆扎在一起。盏西的主管尾端,常横向置一个两端切掉口的小葫芦,作为音响共鸣筒,远远看去,其形犹如烟斗一般。

演奏时,管身竖置,奏法和技巧均与锐左相同。主管音域e—g1。副管发音为g,为主管 筒音上方三度关系,与主管高音相距八度。音色柔和,委婉如歌。深受景颇族、德昂族青年 后生所喜爱,经常用于吹奏《山歌调》或《情歌调》,向自己心上的姑娘表达爱慕之情。

筚总之大者。竹制双管并列乐器,形制同锐左。主管长36 厘米、尾端内径1.1厘米,首端留节,节下侧面管壁开有一个正方形吹孔,封镶一枚锐三 角形铜制簧片。管身正面开有五个圆形按音孔,孔距不等,背面开有一个高音按孔。副管长34厘米、尾端内径0.6厘米,首端开吹孔,镶簧片,不开按音孔。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