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艺术
富强富国热爱祖国,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当前位置: 汉程网> 艺术> 鼻箫

鼻箫

在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的六十多万黎族同胞有一种独特的用鼻子来吹奏的箫,故称为鼻箫,是黎族富有特色的边棱气鸣乐器,因

  • 中文名鼻箫
  • 属 性乐器
  • 别 名虽劳、屯卡、圆哈

箫管用石竹制作,其长短、粗细规格不一,民间多使用一根无节的细竹管,管长60厘米~70厘米、 管径 1.6厘米左右,在距两端管口8厘米处,各开一个圆形按音孔。按音孔既可开 在管身一侧, 也可开成前后各一。如果使用两端带竹节的竹管,需在节隔中心开一圆形通孔;使用多节竹 管制作,则要打通竹节。吹孔在竹管的细端。

演奏时,管身竖置,左手拇指按上孔,右手拇指、食指分别按下孔和底孔。将上端吹孔斜放在右侧鼻孔,靠鼻孔呼气激振管内空 气柱而发音。有时也可用手堵住左侧鼻孔吹奏。鼻箫除吹孔外,连管底口共有三个音孔,可吹出下列:g、a、c1、d1、e1、g1六个音。音量较小。也可用嘴吹奏,音量略大些 。鼻箫的音色清幽、低沉,娓娓动听,低音犹如洞箫,但更柔和,高音微弱,运用丰富的泛 音,能吹出三个八度音域,并能奏出颤音、滑音。有时由于气息较难控制,乐声出现似有若无、断续飘渺现象,听来更有仙乐韵味。在夜阑人静时吹起鼻箫,整个村寨隐约可闻。鼻箫常用于独奏、对奏,并登上舞台、成为舞蹈的道具。

边棱音气鸣乐器,箫用鼻吹故称。吹孔设於管端节隔中央,流行海南岛黎族,黎族语也称“虽劳”、“屯卡”、“拉里各丹”。历史久远,一千多年前已在我国海南岛民间流传。
关于鼻箫的产生,还有一段催人泪下的爱情故事。 相传很久以前,有一对黎族青年在五指山下相爱了。临结婚之前,这位姑娘到槟榔园采槟榔,被峒主发现,被抓起来,峒主硬迫着姑娘嫁给他。姑娘不允,便被关起来。小伙子找了十天十夜,终于发现姑娘被关在密林中的一个小洞里。两人无法相见,小伙子只好唱歌传情。峒主知道后,又把小伙子抓起来,割掉舌头,发配到一个荒远的山林里,过了一个月,小伙子又在山洞边出现。他砍 了一节白竹,用鼻吹出自己的痛苦和思恋之情。姑娘心领意会,感动不已。后来,小伙子被峒主抓去处死。死前托人将鼻箫转交给姑娘,不久,姑娘逃出虎口,跪在小伙子坟前,悲痛欲绝,把小伙子生前吹奏过的鼻箫曲吹奏了一遍。然且,姑娘怀揣鼻箫,长眠在小伙子墓前。以后,鼻箫便一代又一代传下来 。
清代张庆长著《黎岐纪闻》载:“男女未婚者,每于春夏之 交齐集旷野间,男弹嘴琴,女弄鼻箫,交唱黎歌,有情投意合者,男女各渐凑一处,即订耦配,其不合者,不敢强也。”可见,鼻箫是黎族青年表达爱情时常用的乐器,男女都会吹奏。每当夜幕低垂,寂静的黎家村寨里,不时传来阵阵纤细而清幽的箫声,这是黎家小伙子在吹箫召唤女友, 还是姑娘对男友的回答,也许是一对情侣依靠在槟榔树下,轮流吹着鼻箫诉说相互的钟情。 在黎家,以鼻箫吹得是否出色来定亲结缘,还可互换鼻箫作为定情的信物。
《番社采风图考》:“鼻箫,截竹为管,窍四孔,长可尺二寸,通小孔於竹节之首。按於鼻横吹之,高下清浊中节度。盖亦可诶。为洞箫者也。麻达夜间引社中,番女闻而悦之,引与同处。”“女长,构屋独居。以鼻箫、口琴,男女互相调和,久而意谐,乃告诸父母。”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