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艺术
富强富国热爱祖国,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当前位置: 汉程网> 艺术> 木鼓舞

木鼓舞

木鼓舞,贵州省台江县、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传统舞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木鼓舞是流传在西南苗族、彝族和佤族人民中以敲击木鼓起舞祭祀的民间舞蹈。其鼓型多以截取自然生长的树木躯干,凿空内部成型。

一说开天辟地之初,一场巨大的洪水几乎吞噬了陆地上的所有生命,是木依吉神将一只木槽拯救了阿佤人,才使佤族得到繁衍、壮大直留存到今天。从此,远古时期的阿佤人便将木槽视为民族的母体,给予着最高的崇拜。阿佤人认为:木鼓既是拯救过本族始祖的木槽,是强壮母体的化身,又是木依吉灵魂的居住地,而成为万物繁茂成长的通天神器。因此,以舞蹈形式表现从木鼓的制作,到最后以敲击木鼓来沟通神灵,达到天赐福泽目的的《木鼓舞》,是祭祀活动中不可或缺的舞蹈。
从1954年唐开学、张文显等人对反排木鼓舞进行改编并进京表演至今,反排木鼓舞表演不下百余次。
1995年6月20日,国务院为了更好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增强人民体质,制定颁发《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木鼓舞作为反排村历史悠久的民族群众活动,对场地和道具器械有较少的要求。并且经常跳反排木鼓舞,能够促进人体血液循环,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增强人体基本活动能力和体质。
2009年的台江县人口不到15万人,其中会跳反排木鼓舞就已经超过2万人。
而21世纪10年代台江县反排地区几乎开启了全民跳木鼓舞的新篇章。

表演形式

反排苗族木鼓舞
身披长发的女主角立于凤撵上,仰头挺胸,双手伸向空中,作拥抱太阳状,撵子周围是扛木鼓的是六个头扎红带的强壮男子;两名青年男子手持鼓槌,威风凛凛地敲打着木鼓;周围是头扎红带、赤裸上身的男子和甩着长发的女子仰卧起伏,随着远处男女歌手的歌声、吼声和鼓鋩交错的强烈节奏而缓缓起舞。木鼓舞以握拳、跺脚和甩发为基本动作,别具一格的民族服装和银饰品在夕阳下闪闪发光,声音动作配合协调,粗犷豪放,气势磅礴,撼人心魄,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佤族人民火一般的民族性格。
沧源佤族木鼓舞
由拉木鼓、进木鼓房、敲木鼓、祭木鼓四部分组成。
舞蹈首先展现了,由巫师魔巴带领全村健壮剽悍的阿佤男子,以藤条捆绑已选择好的巨大树干后,在骑于树干魔巴的一路领唱下,拉木人边踏歌为节,边迎合高呼地拉木前进直达村寨的歌舞。这段古朴而粗犷的歌舞拉木鼓,气氛神圣庄严,舞步自然成韵,极具原始崇拜意味。
第二段以舞蹈形式出现的进木鼓房,集中以模拟舞姿来表述人们挖凿、制作木鼓的劳动过程。结束于新木鼓诞生后,魔巴手持树枝,在大八字蹲裆步的行进中,引导木鼓进入木鼓房的庄严过程。
第三段敲木鼓,是《木鼓舞》表演中最为热烈和精彩的高潮部分。全段以娴熟的击鼓技巧和粗犷舞姿,集中展现了表演者模拟佤族日常生活中的祭祀、巡逻、报警、作舞等情景为内容的多种舞蹈套路表演。舞蹈开始由一至二人击鼓进行表演,鼓点的音色与节奏随舞蹈内容的变化而改变。当舞蹈进入高潮时,另有三四名手持彩绘鼓槌的剽悍男子进入场地,边击鼓,边围鼓旋转、跳跃,将敲木鼓的欢腾气氛推向极致。人们在以此欢愉神灵,求得来年的五谷丰登、人畜两旺的同时,也获得了精神上的最大愉悦。
祭木鼓是《木鼓舞》最后对木依吉大神进行崇拜的一段程式性礼仪舞蹈,舞蹈语汇简单、质朴,富有浓厚的原始仪式气氛。

四库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