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富强富国热爱祖国,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当前位置: 汉程网> 文学> 文学杂谈> 正文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论先唐咏史诗的题材特点和主题内容

作者:王?艳

我国的“咏史诗”是在诗歌用事用典的基础上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咏史诗作者之多,数量之大,都很突出,历经先秦汉、魏晋、宋、齐、梁、陈等几朝,咏史诗到唐代已完全发展成熟。咏史诗在先唐时期的发展演变有其规律和经验值得总结,本文就试着论述这一时期咏史诗在题材,主题方面的特点,以及对咏史这一诗体的产生,形成过程能有一个宏观上的把握。

一、咏史诗及先唐咏史诗的发展

从广义上来说,咏史诗就是古往今来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进行叙述,评价,通过这些事来抒发个人情感或寄托个人怀抱的诗歌,所以说“咏史诗关注历史上一切经验的事实,凡历史性的人物或事件,一经诗人情志所及,便无所谓远近古今,皆在诗人怀抱之中,成为诗人观沧桑而生其情,通古今而骋其怀的载体。”[1]我国的咏史诗虽然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不像山水田园诗,边塞诗那样成为诗歌主流,形成各种流派,但它的历史同样源远流长。早在《诗经》,《楚辞》中就已经有了借对历史的咏颂来达到政治和宗教的目的,到了汉乐府诗,就发展到了引用历史材料来说理论事,进一步开辟了咏史的途径,再到班固以“咏史”直标诗题,正式创下了咏史之体,之后,咏史的作者不断涌现,到唐代已完全发展成熟,并出现了许多咏史大家。
需要一提的是,咏史诗和怀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重要门类,它们都涉及以“古”为吟咏对象的问题,而且,抒情及表达意志的方式也有一些相似之处,所以,就形成了一种咏史,怀古不分家的观点。虽然近年有学者对其各自特点予以辨析,但仍有缠夹不清的地方。如中唐刘禹锡涉古题材的诗歌,有人干脆称为“咏史怀古诗”[2][3],再如魏朝阮籍的《咏怀诗八十二首》中也有以“咏史”为题材的诗歌[4]。

二、先唐咏史诗的题材特点

先唐咏史诗数量较之唐代相比数量较少,在题材的选材上也显得比较零散和单一,大多数是前代的名士遭遇或将相功业为吟咏对象,主要分为以下几大类:

1.围绕秦穆公杀三良的故事进行多方面切入所创作的咏史诗

王粲《咏史》,阮瑀《咏史诗两首》其一和曹植《三良诗》。王粲诗云:“自古无殉死,达人所共知。秦穆杀三良,惜哉空尔为……生为百夫雄,死为壮士规。《黄鸟》做悲诗,至今声不亏。”主旨是赞扬三良甘心从死,称颂他们以忠义而赢得身后百世不朽的名声。阮瑀诗曰:“谁为此可处,恩义不可忘。”曹植诗称:“功名不可为,忠义我所安。”与王粲的诗同出一旨,都是从君恩臣义的道德境界上来赞美三良“生为百夫雄,死为壮士规”。曹植在《三良诗》中对三良赴死时内心的矛盾和痛苦做了这样的描写和感叹:“揽涕登君墓,临穴仰天叹,长夜何冥冥,以往不复还,黄鸟为悲鸣,哀哉伤肝肺!”这里,诗人形象地揭示了三良士临死时意识深处对生命的留恋,同时,在这三首诗中,都用春秋时秦穆公以三位良士殉葬之事,批评谴责秦穆公的残暴与愚昧,诗人都分别用了“黄鸟”这个意象来表达自己对三良愚忠愚信和秦穆公虚伪残忍的批评。

2.以吟咏英雄,勇士(荆轲,夸父,精卫)等人的事迹为题材的咏史诗

歌咏英雄的早在班固《咏史》中就有一个很特别的女性形象緹萦,虽然班固在其诗中只是对汉文帝时孝女緹萦为赎其父之罪而上书自愿卖身为奴的歌颂,这件事在《史记·仓公列传》中,緹萦救父是一个小插曲,但班固对史事的意义发掘是从现实的需要出发,当他把緹萦之事从淳于意的经历中剥离出来做专题歌咏时,他所关注的不是緹萦的遭遇,而是緹萦的行为所反映出来的道德意义和教育作用。而班固作为朝廷的史官、儒经学者,他对緹萦之事作了这样的道德阐述,并加以褒扬,正如他在《两都赋序》中所说的“诗赋文章之事虽细,但可以宣上德以尽忠孝”,于国家“亦不可阙。”[5]

3.歌咏圣哲先贤的咏史诗

此类咏史诗以歌咏虞舜,太公,孔丘。周公,伯夷等为主,曹操,曹植,孙放,江淹等在诗中都以圣哲先贤的事迹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例如,曹操的《度关山》、《短歌行》诸作,都以其气吞山河,雄视古今的非凡气概,或讲述道理,议论时事;或回击政敌,申述心志,其气势和文采比起前代班固的那种据事直书,一诗仅咏一人一事的“质木无文”的史传型咏史已大不相同。

4.以三良,竹林七贤中的阮籍,嵇康,刘伶,向秀,阮咸五位古圣名士,段干木,鲁仲连,杨雄之类的名士为歌咏对象

在《五君咏》中这五位先贤都对所处的黑暗现实不满,其生活经历,思想情趣与颜延之有相似之处。颜延之能够抓住诸位名士的思想和性格的主要特征,借吟咏他们来抒己情,寓己怀,并融入了自己景仰、赞颂、感叹地真挚情怀,所以,也写出了诸位名士的精神本质和风采神貌,又传达了诗人的心声。

5.咏贫士,其中陶渊明的《拟古诗》,《咏贫士七首》最为著名清人邱嘉穗论《咏贫士七首》云:上两首皆陶公自述其贞志不休,安道苦节之意。以下五首乃历引古之穷士为证,即承上章“赖古多此贤”句,说来字字皆为自己写照。余尝玩公此下数诗,皆不过借古人事作一影子说起,便为设身处地,以自己身分推见古人心事,使人读之若咏古人,又若咏自己,不可得分[6]。

6.还有以神话题材为主的咏史诗

像苏彦的《七月七日咏织女诗》就属于这类,“织女思北沚,牵牛叹南阳”就说明牛郎织女的故事早已深入人心,而且已被人们所熟知。

三、先唐咏史的主题内容

古代咏史诗是一部形象的历史教材,可以使我们增长见识,而要更好的品尝咏史诗歌的韵味,就必须储存大量的历史知识,在诗人怀抱中观其沧桑而生其情,通古今而骋其怀,使史与情能够紧密地结合起来。先唐咏史诗在主题表现上也是有其独特性的,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出来:

1.表达对人事沧桑变化,生命虚无的感怀

曹丕的《煌煌京洛行》中就有感于古人的成败之事而供后人借鉴的例子,其中提到了苏秦,固当,陈轸等历史人物。就苏秦来说,他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华,一日由布衣而登卿相,却身贵而招致祸患,荣华凋枯生于俛仰咄嗟之间,功业富贵何足恃?让我们从中体会到了人世间盛衰变化的无奈。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汉程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侵权举报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