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
富强富国热爱祖国,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当前位置: 汉程网> 体育> 游戏> 传统游戏> 正文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编辑:系统

常见的过家家,踢毽,放风筝,围棋之类的就不说了。说说比较少见的。

走马灯

亦作“ 马骑镫 ”。宋代就已经出现。宋代吴自牧的著作《梦粱录》述及南宋京城临安夜市时,已指出其中有买卖走马灯的。周密《武林旧事》在记述临安「灯品」时也说:「若沙戏影灯,马骑人物,旋转如飞。」可见,走马灯在南宋时巳极为盛行。在一个或方或圆的纸灯笼中,插一铁丝作立轴,轴上方装一叶轮,其轴中央装两根交叉细铁丝,在铁丝每一端黏上人、马之类的剪纸。当灯笼内灯烛点燃后,热气上升,形成气流,从而推动叶轮旋转,於是剪纸随轮轴转动。它们的影子投射到灯笼纸罩上。从外面看,便成为清末《燕京岁时记》一书中所述「车驰马骤、团团不休」之景况。走马灯虽是个玩具,但其与近代燃气轮机的原理,却如出一辙。

缘竿

缘竿是中国秦汉时期一种爬竿运动。事实上,这项活动在春秋时期就有了。缘即爬之意,通过攀爬在竿上展示不同的技巧。在中国古代属于民间体操项目,也常被皇家作为礼仪队伍用于出行等大型活动中。而发展至今,缘竿被广泛应用于杂技当中,人们在杂技双爬杆中看到其惊险的技艺,双爬杆技巧难度让人叹为观止,但在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依然保持着爬竿运动,每年都有举办类似活动,在少数民族运动会中也有这个项目。宋·周密《齐东野语·曹西士上竿诗》:“赴镇之日,朝绅置酒以饯,适有呈缘竿伎者。”

七巧板

又名“乞巧板”、“七巧牌”、“智慧板”,可称拼摆类游戏的主要代表。清陆以湄在《冷庐杂识》中记载:“宋黄伯恩燕几图,以方几七,长短相参,衍为二十五体,变为六十八名。明严澈蝶几图,则又变通其制,以勾股之形,作三角相错形,如蝶翅。其式三,其制六,其数十有三,其变化之式,凡一百有余。近又有七巧图,其式五,其数七,其变化之式多至千余。体物肖形,随手变幻,盖游戏之具,足以排闷破寂,故世俗皆喜为之。”这基本说明了七巧板的渊源与发展,即宋代的燕几图到明代发展为蝶几图,到清初演变成了七巧图。七巧板巧妙借助几何学原理,通过对一个正方形平面的对称分割,而形成几块可以拼组大量事物形体的几何形状,并可将大量事物的三维空间形态转化为二维平面形态,不仅可以丰富儿童的想象力、锻炼儿童的空间感知能力,还可以提高儿童的智力水平。七巧板现已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国,被称为“唐图”,国外还有专门研究解七巧板问题的电脑程序。

捶丸

捶丸又名“地打球”,源于唐代的“步打球”。玩时分为两队,持棒击球,以击中对方球门为胜,如今之曲棍球。元代宁志老人编写的《丸经》一书,更让人不得不细细玩味捶丸与现代高尔夫的关系。《丸经》记载,中国在宋朝已出现捶丸运动,当时最爱追逐小白球的帝王当属宋徽宗与金章宗。两人平日「深求古人之宜制,而益致其精也」,就像现代人藉助教练与教学录像带来改善球技,两位帝王则三不五时以古为师,让球技精益求精。至于帝王的球杆,则以纯金打造缘边,顶上缀饰玉器,结束球戏后,两人的球具不装在球袋而收藏在锦盒中,所谓「盛以锦囊,击以彩棒,碾玉缀顶,饰金缘边」,今天八、九十万一套的名贵球具与之相较起来恐怕都嫌寒碜。

又名“咬字”,是汉语的一种修辞手法,后也成为一种游戏。玩法是:第一人说一句诗词或成语、俗语,第二人续说一句,起首一字须是第一句的最后一个字(严格的要求字须是同一个字,一般只需音同即可),以下依次类推。当今十分流行的“文字接龙”游戏即是其翻版。语言文字游戏对训练儿童的语言能力十分有效,为儿童所喜闻乐见。其中的回文、拆白道字、敲诗等游戏需有一定的语文基础方可进行,而像绕口令、猜谜语、拍七、顶针续麻等。

鸠车

鸠车是古代小男孩们最喜欢的玩具。 鸠车的形状像鸟形,是一种两轮有长柄的玩具。日本收藏有较完整的一件汉代铜质鸠车,两轮,有长尾,尾端扁平,强力牵曳,则尾部翘起,若缓行,则尾端摩地,正可以仿拟鸠鸟飞翔和行走时的不同形态。

百草

也称“斗草”。源于周代,到了南北朝,南方渐渐把斗百草演变为端午的文化娱乐风俗。宗懔《荆楚岁时记》载:“五月五日,四民并蹋百草,又有斗百草之戏。”端午节斗百草,不但民间有,宫中也有。《刘宾客嘉话录》记载:“中宗朝,乐安公主五日斗草,欲广其物色,令驰骑取之。”说的是乐安公主为了赢得斗百草,端午前就令人前往南海取“美须”来斗草。

一说有武斗和文斗两种方法。

“武斗”即采一些有“草头”的草(如车前草)或花打成结,双方互套,然后再拉,谁的花草断了,谁就输了。

“文斗”以花草名相对,如狗耳草对鸡冠花,以答对精巧者为胜。《红楼梦》六十二回:外面小螺和香菱、芳官、蕊官、藕官、豆官等四五人,都满园中顽了一回,大家采了些花草来兜着,坐在花草堆中斗草。这个说:“我有观音柳。”那个说:“我有罗汉松。”那个又说:“我有君子竹。”这个又说:“我有美人蕉。”这个又说:“我有星星翠。”那个说:“我有月月红。”这个又说:“我有《牡丹亭》上的牡丹花。”那个又说:“我有《琵琶记》里枇杷果。”……

他们初是以实花来斗,斗到后,越斗越来劲,韵味愈斗愈浓。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汉程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侵权举报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