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
富强富国热爱祖国,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当前位置: 汉程网> 民俗> 民间习俗> 习俗杂谈> 正文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资阳地处川东,居民多为汉族,具有典型的汉族文化传统和浓郁的川中民俗风情。

  庙会
  清末民初,各县城乡庙宇遍布。各庙每逢会期,民众从四面八方齐来集会。除从事宗教敬神活动和商贸交易外,主要是参加群众性的文化娱乐。庙会期间,民间艺人纷纷设点搭棚,有木偶、杂技等较大型的演出活动,也有金钱板、荷叶、清音、花鼓、莲萧等曲艺表演,各显身手,吸引游人。一般大庙都建有戏台(俗称万年台),专供酬神娱神演出。各地的城隍庙会,由于有“城隍出巡”、“会戏演出”等大型活动,都很热闹。其中尤以雁江区的城隍庙戏最为丰富多彩。庙会期间,穿插着商品交流和民间交游活动,盛况空前。

   节庆

  春节,又称“过年”。资阳人筹办“过年”,从头一年的腊月初八,民间吃“腊八饭”始,“过年”的气氛日渐浓厚,各家根据经济条件,除缝新衣、蒸酒、熬糖、杀猪、宰鸡、进行物质准备之外,还要准备年画、门神、春联、彩灯、鞭炮,渲染节日气氛。腊月二十以后,互宴亲朋好友,习称“团年”。腊月三十之夜,是辞旧迎新之时,俗称“除夕”。是夜,各家自备酒食,称为“年饭”,便宜团聚进餐。餐后,长辈给晚辈钱币,称“压岁钱”。子夜时,各家燃烛,放鞭炮,在爆竹声中,迎接新年的到来。新年第1天正月初一为岁首,人们早食汤元,取团圆喜庆之意。正月初二至初五,是人们访友、聚会、交游之时。从初一至正月十五,即在过年中。正月十五,俗称“元霄节”,又为“过大年”,节庆活动更为热烈。春节期间,龙灯、狮灯、车灯等民间艺术表演非常活跃。表演者大都是民间艺人和业余爱好者。所到之处,观众围成人墙,氧氛热烈。“元霄节”晚上,舞龙达到高潮,各县城龙灯一齐上街表演,观众潮涌,街道堵塞,龙灯行进须由“火流星”开路,一些商家备好用黑色火药制成的“焰花”,点燃后向龙身喷射,彩龙在耀眼的火花中狂舞,蔚为壮观。一年一度的狂欢,至此到达极点。

  端午节,阴历五月初五为“端午”,又称“端阳”。相传是战国末期楚国诗人屈原投于汨罗江的日子。民间为纪念屈原,举行划龙舟,投粽子等活动,沿沱江各县在这一天都要进行“龙舟赛”。江中龙舟竞发,彩旗飞扬,锣鼓喧天,号子声高昂。有游泳好手在水中抢鸭子、抓包子,各显其能。两岸人山人海,欢声雷动,实为群众性的水上体育竞技活动。

  中秋节,阴历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这一天晚上月亮最园最亮。人们把这一天看作全家团圆的节日,因而又称“团圆节”。晚上,民间有用月饼祭月、赏月的俗习,这个节日,深含着家人团聚、骨肉情亲的情意。

  此外,清明节,人们扫墓祭祖;中元节(旧历七月十五日)迎祖宗灵回家“过节”等习俗,一至沿袭至今。

  石桥九连莲灯。解放前,简阳石桥镇每年都必须要搞一次九莲灯的表演,观者人山人海,极其热闹。

  九莲灯,是由九位男子组成的表演队,表演者头缠丝巾,上身赤裸,下穿短裤,脚登草鞋;其额上、前胸两乳,前腹左右、后背左右、两手臂等九处各挂油灯一盏。油灯用白铁皮做成的“爬壁灯”,内装菜油,用线做灯埝点燃。

  表演时,九人成一路纵队,前八人每人用两根龙头木杖支撑双臂。龙头木杖涂红色,一端为半圆形,以便于撑腰为宜,另一端是彩色龙头,上挂彩色灯笼;最后一人双手高举五尺长的竹杆一根,竹杆上交叉固定几个竹块,竹杆顶端和竹块两端均挂彩色灯笼,共九个,名曰“坐督灯”。表演者在街上边走边唱,(也有只走不唱的),其唱词多为消灾免难、逢凶化吉之类,伴锣鼓吹打,再加上九九八十一盏燃烧的灯,看上去极为壮观。

  九莲灯起于何时,尚无文字可考,据老人们讲,它与城隍出驾有关,因为九莲灯多在城隍出驾这天进行活动,是城隍出驾这天表演活动中的一个项目。以此推,当是唐以后的事,因为城隍出驾这一祭祀活动始于唐。

  九莲灯是伴随着城隍出驾的一种民间艺术,难免不带一些迷信色彩。表演者多为许愿还原和杀猪宰羊的人,据说参加这种表演便可以免去许愿者的灾难以及宰杀生灵的罪孽。尽管如此,但九莲灯作为一种民间表演艺术,在活跃群众文化生活时曾有过历史的作用,也是群众喜闻乐见的一朵民间艺术鲜花。前几年,简阳市文化馆发掘、整理了这一民间艺术节,保留其精华,剃除了带迷信色彩的部分,使之更加符合观众的赏美情趣。为此,四川省文化厅曾为石桥九莲灯的新生和重演录了相,并播放,使这朵民间艺术的鲜花有了与全省广大群众见面的机会。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汉程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侵权举报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