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
富强富国热爱祖国,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当前位置: 汉程网> 民俗> 非遗> 正文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彩扎(凤凰纸扎、秸秆扎刻、彩布拧台、邳州纸塑狮子头、佛山狮头)

彩扎.jpg

彩扎是一种普遍流行于南北各地的传统民间工艺,它与祭祀、节庆、游艺等民俗活动密不可分,经过不断的衍生发展,在民间形成巨大的影响力。彩扎技艺以篾骨纸裱为主,同时辅以表面彩绘。由于各地风俗和物产不同,具体用料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有些地方即以秸秆替代竹篾做骨,以素色布、绸或皮纸作面,河北邯郸的彩布拧台则直接用各色布料进行装裱,色彩装饰也会因地域的变化而各具特点。总的来说,北方彩扎粗犷豪放,对比强烈;南方彩扎文秀细腻,活泼可爱。彩扎制品形态丰富,花灯、狮头、戏台、古建模型等均在其列。狮头等工艺品在创制时往往以产地的戏曲脸谱作为原型,做成后配以布、麻、绢花等饰物,常能达到惟妙惟肖、生动传神的境界。

彩扎·凤凰纸扎

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南省凤凰县

纸扎是一种与民间社会生活关系密切的民俗艺术,在中国民间十分普及,主要用于祭祈、节庆和各种礼仪庆典活动。凤凰纸扎主要流行于湖南省凤凰地区,发展历史相当长远。清末民初,凤凰纸扎成为当地颇为兴盛的手工艺行当,一个县城即开设了十多家纸扎铺子。凤凰一年四季都有应时的纸扎制品,春节期间更是纸扎的旺季,狮头、龙头、蚌壳、彩船、虾、蟹、鱼、鳖、云朵、盆花、灯笼等千姿百态的纸扎制品不仅行销本地,还销往邻县他乡,在湘、鄂、川、黔边界具有很大的影响。凤凰纸扎用篾条扎骨,外面糊以皮纸并施以彩绘,显现出很高的艺术水准。“聂氏纸扎”博采众长,出类拔萃,所扎人物、动物、花草、虫鱼等形象皆生动逼真,活灵活现。凤凰纸扎具有丰富的民俗内涵,可以为民俗学及民间工艺学的研究提供鲜活例证,需要大力保护弘扬。

彩扎·秸秆扎刻

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北省永清县

秸秆扎刻是流传于河北省永清县的一种民间扎制艺术。永清盛产高粱,手巧的家庭妇女常常用高粱秸秆钉制成盖板或放置食品的容器,在此基础上逐渐发展出了高超的秸秆扎刻技艺。永清秸秆扎刻以上好的高粱秸秆为原材料,借助卡尺、剪、锥、刀、竹签、油灯等工具,以手工方式攒装、扎刻出各种观赏工艺品,技艺精湛,造型工致,充分显示出当地民间艺人的审美情趣和艺术创造力。20世纪60年代,永清秸秆扎刻艺人用高粱秸秆扎制蝈蝈笼子,并在此基础上将技艺往精致化方向发展,扎制出观赏价值较高的秸秆花灯和古建筑模型等,在工艺上取得了较高的成就。目前,永清秸秆扎刻技艺发展迟缓,仅靠艺人个人的力量难以将之发扬光大。这项优秀的民间艺术需要传承延续,亟待有关方面加以保护扶持。

彩扎·彩布拧台

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北省邯郸市

彩布拧台是流行于河北省邯郸市大隐豹村的一种独特的民间彩扎艺术,其技艺手段主要是在木搭戏台骨架的基础上用各色花布拧扎仿古戏楼及表演场面。相传这一技艺在明代永乐年间由山西移民带入当地,早先被冀南一带的豪门望族用于灵棚搭建,其后经大隐豹村人创造性地加以运用,形成了深受人们喜爱的彩扎艺术。遇到丰年庆典,大隐豹村的村民便会制作彩布拧台,其后相沿成俗,经久不衰。彩布拧台一般高10米,宽13米,深10米,其台脊、瓦楞、小檐、走水、屏风及圆柱、方棂、斗拱、匾额等皆以彩布拧扎而成,谨严细致,十分精美。台上的戏曲人物、历史故事、花鸟鱼虫等各种造型也同样用彩布拧扎,形象逼真,姿态生动,极富神彩。彩布拧台的正面通常会悬挂一方“三看匾”,人们从不同角度可看到龙、虎和“娱乐亭”匾字三种图案,设计制作十分巧妙。大隐豹村的彩布拧台艺术蕴涵着丰富的民间文化信息,具有民俗学、地方历史文化及工艺美术等方面的研究价值。

彩扎·邳州纸塑狮子头

申报地区或单位:江苏省邳州市

邳州纸塑狮子头是流行于江苏省邳州地区的一种民间彩扎艺术样式。据记载,纸塑狮子头的制作在邳州当地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它集雕塑和绘画于一体,同邳州民间的舞蹈、绘画、泥塑等地方艺术根脉相连。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汉程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侵权举报

相关阅读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