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法
当前位置:汉程网 >历法 >历法知识 >正文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中国二十四节气和西方历法对比,孰优孰劣?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到了元代和明代,由郭守敬和明朝的徐光启修改数遍的历法,后来与西方的公历接轨。

二十四节气在古代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虽然现代的人对其已经不在重视了,但在古代人的眼中,二十四节气通过反映出季节的变化,从而改变农作活动,影响着所有人的衣食住行。

远在夏商周,古人便已经发现了日南至和日北至的规律,通过月初和月中的日月运行方位、天气,以及动植物的生长等自然现象,建立相关的联系,从而将一年划分为二十四份,并给每一份都制定特有的名称,产生出了二十四节气。后来,于此时期的《吕氏春秋》中的“十二月纪”发现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八个节气。而因为这八个节气表明了季节的转换,划分出了一年的四季,所以这八个节气乃是二十四节气中非常重要的节气。

历法一般是农业文明的产物,最初是因为农业的生产的需要而创制的。公元前3000年,生活在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根据自然变换的规律,制定了时间上最早的方法,即太阴历。苏美尔人以月亮的阴晴圆缺作为计时标准,把一年分为12个月,共354天。公元前2000左右,古埃及人根据计算尼罗河泛滥的周期,制定出了太阳历,这是公历最早的源头。

......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汉程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侵权举报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